【行摄宾川】拉乌箐门口:您来,就是诗和远方!

十二月初的一个周末,我们一行专程拜访了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拉乌彝族乡箐门口村。

从拉乌老村出发,拉(乌)米(甸)公路沿峨溪河两岸盘山蜿蜒前行,虽然已是严冬,但国家级生态乡良好的生态植被,让这里依然景色秀美。山谷深箐间,除成片成片的核桃树已经落叶稍显萧条外,满山的乔木、灌木林依然翠绿,彤红的枫叶、金黄的山白桦,麻栗林点缀其间,在蓝天白云下将山乡装点得绚丽多彩。

箐门口

山回路转,在三条大箐交汇的清水河大箐口,一个宁静的小山村依山就势建在绿水青山间,远远望去,尤如小布达拉,玲珑俊秀。

车停村委会门口,伴随着“哗哗哗”的箐水声,我们开始攀爬村间依山就势的“天梯”。虽然稍显狭窄,但规划建设合理,真正走起来也不算十分费劲。

边走边看,从山坡上挖平而建的一个个小院落各有特色,金黄的包谷摆满庭院,整齐清秀。

麻栗树

村子间,十多棵上百年的麻栗树老枝盘虬,树叶金黄,已经枯死的树桩傲然挺立,见证着小村的沧桑和辉煌。

环顾四山环抱的小村庄,山野青青,绿水潺潺,坐在农家小院内,惬意地享受着从绿树林间斜射进来的暖阳,品尝着纯天然的核桃蘸蜂蜜,让你忘却了严冬的寒冷。

箐门口

箐门口村位于国家级生态乡和全国一村一品核桃示范乡——拉乌彝族乡南部,处大理、楚雄两州宾川、祥云、大姚三县交界之地,辖7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有居民239户916人,居住有汉、彝、白、苗、傈僳5个民族,是边远民族山区。2017年,箐门口成为宾川县第一个建档立卡户全部脱贫的村委会。村“两委”大胆创新,勇于实践,以自治、法治、德治“三治”为抓手,实现乡村治理数字化、积分化、清单化“三化”目标,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实际的乡村治理之路,2019年成为宾川县第一个被命名的省级美丽村庄,2021年被确定为全县6个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示范村之一,被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农村部、中央宣传部、民政部、司法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认定为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十多年来,辖区内没有黑恶势力、封建迷信活动和不良社会风气,未发生重大治安刑事案件、越级上访和非法宗教等活动,村民关系和谐,平安和谐的社会氛围让村民更加满意,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高,在全县一直名列前茅。

因时间关系,此行只能走马观花,对这个秀美的小山村进行初浅的了解,朋友相邀的核桃谷、张家湾之行未能成行,留下了一些小小的遗憾。


图文/杨宏毅

编辑/杨宏毅

责编/李丹

审稿/安建雄

终审/杨凤云 吴洪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