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在宾川】当“非遗”遇上“双减”,学校会“玩”出什么新花样?

2021年12月21日,排营完小音乐教室里古韵悠悠,学生们在几位老艺人的指导下认真学习洞经古乐。老艺人时师傅详细的向学生介绍白族三弦,并为大家演奏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精彩的演奏技法赢得了在场老师和学生们的阵阵掌声。

为了将“非遗”文化引入课后服务,让学生们近距离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让“非遗”文化在保护和传承中绽放异彩,排营完小定期邀请“非遗”文化传承人进校园给师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进一步提升学生保护传承“非遗”文化的意识,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贡献,助推排营完小“双减”工作落地生花!

“非遗”泥塑传承人李兴成给师生们传授泥塑方法。他边说边指导大家如何捏花瓣、做花蕊、塑花型,不一会,一朵朵泥花就生动的展现在面前!

两位白族阿婆给孩子们讲解绘画、剪纸、刺绣等民间手工艺术。老奶奶虽然年纪大了,但是她们却非常有精神,剪刀、绣花针在她们手里转化自如,像被施了魔法,毫不费力就剪出一幅幅精美的剪纸图案,精美绝伦!

老艺人们还为学生讲解笛子、箫、口琴等乐器的吹奏技巧,手把手指导学生手法和嘴型,教会学生如何换气、运气。老艺人们富有耐心和爱心地传授毕生所学,孩子们学得开心愉悦,收获颇多。   

“双减”政策落地后,排营完小积极贯彻落实“双减”政策,推行“5+2”课后服务,根据实际,开设了跳绳、美术、手工、棋类、球类、书法等兴趣活动。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课外小组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孩子们一起画画、做手工、下棋、跳绳、打球健身… …这些兴趣小组活动,既为学生们获取丰富的知识创造了条件,也让学生们得到了快乐,更是为学生们发挥自身特长、树立团结奋进的集体主义观念提供了平台。


图文/杨立群 

编辑/王翠芳

责编/王翠芳 

审稿/杨宏毅

终审/杨凤云 吴洪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