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之问”宾川答卷大讨论征文】在解放思想中答好“大理之问”
“问清楚干部的思想素质是否符合要求?”这是“大理之问”的“五问”之一。众所周知,只有思想上“破冰”,才能带动行动上“突围”。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答好“大理之问”新答卷,迫切需要我们在解放思想上一以贯之,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提高政治站位,做到胸怀全局谋大事。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解放思想是首要的。事实上,从毛泽东思想的产生、邓小平理论的构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生成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实施,再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贯彻落实,都是在解放思想中实现的理论创新,进而推动实践创新。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迫切需要我们来一场思想革命,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与时俱进。一是要探索全新思维方式。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解放思想、善谋先试的闯劲,坚决破除不切实际的“惯性思维”和“主观偏见”,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足功夫,用新思想武装头脑,建立全新思维模式,进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二是要贯彻全新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是全面深化改革、适应经济新常态,还是贯彻新发展理念,都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用创新的思维和办法应对、解决前进路上的新情况、新问题。”面对洱海保护、转型发展的关键期,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艰难期,改革创新、破解难题的攻坚期“三期叠加”的实际,迫切需要我们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贯穿到具体的工作实践中,敢于打破习惯思维、习惯方式的束缚,坚定不移贯彻新理念、解决新问题、实现新突破、推动大发展。
做到敢闯敢试,主动开拓创新解难事。解放思想才能更加准确的找出存在的突出问题,也才能更好地坚持实事求是,有效破解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一是要破陈旧思想桎梏。面对“标兵渐行渐远,追兵群起而至”的紧迫局面和“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严峻形势,迫切需要领导干部带头强化学习,带头转变精神状态,带头改进工作作风,把自己从“等”的观念、“稳”的思想、“靠”的态度、“怕”的心理中解放出来,把解放思想体现在工作思路中、落实在具体工作上,贯穿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和各方面,以新思路、新模式、新业绩带动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推动地方发展。二是要破体制机制弊端。思想不解放,我们就很难看清各种利益固化的症结所在,很难找准突破的方向和着力点,很难拿出创造性的改革举措。要在敢闯敢试上发力,排除各种干扰,找准问题症结,拿出过硬措施,紧盯当前急需突破的重点难点,精准发力、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坚决破除影响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桎梏,全力破解制约项目落地的要素保障问题,通过对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和不断完善,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高速度、高效益发展。
坚持苦干实干,始终脚踏实地干实事。解放思想,不能局限于“头脑风暴”,还得要有实实在在的行动。要善于在思想领域勇于开展自我革命,切实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在新征程上展现新作为。一是要回应人民群众新期盼。要真正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时刻把事关地方发展、关乎群众利益的事放心上、抓手上、扛肩上,以“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的态度,全力以赴谋民利、推发展、促和谐。二是要解决民生领域新问题。要以对组织高度负责、对大理发展高度负责、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和精神,积极回应新时代人民群众新期盼;要进一步提升能力、转变作风,勇于担当、主动作为,把工作思路变成具体的行动,展现实际的效果,驰而不息地把解放思想贯穿于改革发展的各个环节,从而赢得真正重质量、有质量、高质量的经济社会大发展。三是要实现美好生活新向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扣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实现产业发展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更高水平、城乡建设更高品位、人民生活更高品质的目标,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切身感受到大讨论活动带来的实际成效。。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我们适应新形势、认识新事物、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点,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大胆探索走新路,敢想敢干再出发,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用实际行动创造实在业绩,在答好“大理之问”这个时代之问、发展之问、人民之问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中共宾川县委党校
编辑/杨宏毅
审稿/吴洪彪
终审/杨凤云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