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国节•清明】我“32年”的父亲——杨金良





清明前夕,宾川县公安局因公牺牲的全国二级英模杨金良的女儿杨春艳心里五味杂陈,讲述了与父亲的点点滴滴。




记得在我6岁的时候,父亲时常穿着一身橄榄绿的警服,警帽上的那颗警徽特别威武庄严。父亲高大的身影,总能为我遮挡烈日强光。记忆中父亲话不多,生活勤俭,经常骑一辆永久牌自行车。
儿时在父亲背上我总是咬指头,读到小学六年级父亲还经常背我,走入社会后父亲的眼神总是很严厉,而父亲走后看着照片总是很慈祥。无论儿时、读书时,还是走入社会后,父亲在我人生中的点点滴滴是抹不去的,人生当中的唯一一次送我上学、路上的一次及时制止打架、一次严厉的批评......这些琐事一直影响着我。如今父亲离开我们两年多了,他忠诚、担当、敬业、奉献和服务好群众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


总是向你索取,却不曾说谢谢你,直到长大以后,才懂得你的不容易……父亲在太和、州城、宾居、牛井、鸡足山派出所工作过,都是一名基层民警。当时,因为工作很忙和特殊,我们与父亲接触得很少。直到我读小学时,转到了城里的牛井完小读一年级,才到父亲身边生活,开始与父亲逐渐接触多了起来。但是,因为工作原因,父亲总是很忙。记得在我和姐姐人生当中,在一次下雨天,早上下着雨,父亲背上我,牵着姐姐唯一一次送我们上学,短短的5、6百米的路程,我们感到了无比的幸福和温暖,瞬间感受到了父爱的伟大。一路上,父亲一手背着我,一手打伞,姐姐走在旁边,记忆最深的是,嘴里一直叮嘱我们上学要注意安全,过马路要走斑马线、要走人行横道等,让我和姐姐一生最难忘记。


除暴安良,匡扶正义,“人民警察为人民”一直是警察的神圣职业。记得在14岁时的一天下午,刚好休息的父亲带着我和母亲、姐姐刚好走到街道的十字路口,遇到四五个骑二轮摩托车手持钢管和木棍的“杀马特”小青年准备打架。一向警惕性高的父亲见状后,立即让我和母亲、姐姐先离开,然后迅速上前制止的同时,通过小灵通(手机)呼叫所里值班的同事增援。在父亲同事到来之前,只见父亲穿着便装一个人,叫了一声:“我是警察,不要动”,我顿时看到了父亲在违法犯罪面前的勇敢和担当,更感到了人民警察在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伟大。因为发现及时,一场打架斗殴被制止。从那以后,我内心深处就有长大后,要当一名警察的愿望。从此父亲的那身橄榄绿制服和那颗庄严警徽成了我人生努力的目标。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父亲告诉我,我们来自农村,是农民的孩子,不管在生活还是在工作中,都要和群众站在一起,牢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因为从小受到父亲的影响和教导,父亲离开我们两年多,我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一名服务群众的户籍民警。

用心用情服务好每位群众就是我的必修课。业务不熟、不理解、不识字、行动不便、粗心大意,便是我在开展户籍业务工作常见的情况。但一遇到上述情况,父亲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让我用心和耐心做好服务。在一次为州城宾居华侨农场一名归侨群众办理涉及户口业务中,因为要涉及提供相关手续证明,由于家中种植葡萄、柑桔农忙,他没有时间前往相关部门开具证明手续,先后到服务窗口要求办理,并不理解不配合工作。了解情况后,我耐心解释,并通过电话积极主动协调相关部门沟通,终于帮助他到相关部门开具证明手续,顺利办理了业务。在离开时,他满意的向户籍窗口的每位业务员暖暖的说了声“对不起,因为前面的不理解不配合才给大家添麻烦了。”因为影响,因为传承,让父亲的为民和爱民情怀融入到了我为群众服务工作中。

父亲的一生,没有辉煌的业绩,但始终有光和温暖照亮着我的警察人生。今天,我继承了父亲的警号,我将庚续父亲未完成的事业,为公安事业继续奋斗,承载起社会的安宁和百姓安康。以父亲默默无闻,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忠诚于公安事业的精神,用心用情做好崇高的公安事业,用爱服务好每位群众,用父亲的精神谱写热区公安的奋斗之歌,书写出新时代人民警察的辉煌与荣光!

图文/赵保通
编辑/张玲
责编/张玲
审核/安建雄
终审/杨凤云 张进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