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传承精神,践行初心

“1982年,宾川县委县政府为改变‘十年九旱’的贫穷面貌,向上级申请‘引洱入宾’工程,1987年开工建设,1994年,历时7年,引洱入宾竣工通水,实现了宾川人民的梦想...”这位站在引洱入宾出水口旁,头发花白、正在讲述的老人名叫王克昌,原宾川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副县级退休干部,也是当时引洱入宾整个工程的参与者、建设者和见证者。

引洱入宾是国家计委和水利电力部批准兴建的高原跨流域调水重要工程,是大理州“七五”期间的重点建设项目。该工程从澜沧江流域的洱海引水至金沙江干热河谷的宾川坝子,加速了经济社会发展,使宾川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引洱入宾陈列室内,王克昌老先生对着工程模型向听众讲解:“引洱工程是从洱海取水,到大营镇排营甸头村出水,整个工程隧洞全长7745米。”大家的目光跟随着他手指的方向,认真听他讲述工程的起始过程。在照片陈列墙前,王克昌老先生不时地站住脚,凝望着照片记录下的每一个瞬间,仿佛当时那段酸甜苦辣的往事、那些艰苦奋斗的情形又浮现在了眼前。

“当时隧洞里的施工形势严峻,工人几乎都是泡在水中作业,后来洞中遇断层28条,先后发生大小塌方140余次,几位同志不幸牺牲了。”在为纪念引洱入宾殉职同志竖立的纪念碑下,王克昌老先生说着这段曾经流过汗、流过泪、流过血的悲壮过往,在场的听众也跟着老先生的讲述几度动容,无一不为这些勇士们艰苦卓绝、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撼动。

王克昌老先生生于1942年,198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79岁高龄的他虽已满头白发,耳朵也有些背,但是只要提到引洱入宾,老先生总是精神矍铄,每一个时间节点、每一组具体数据、每一个工程细节都能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当被问到在当时那样有限的经济和技术条件下能顺利完成整个工程的动力是什么的时候,王克昌老先生顿了顿,说道:“作为共产党员,初心就是为人民服务、为党工作。”“初心”,最简单的词语,却最打动人心。 

中国人常说“饮水不忘挖井人”。在引洱入宾整个工程中,无论是党委政府、相关部门,还是施工团队,都是这段历史的推动者,是现在宾川海晏河清、安居乐业的建设者,是滋润宾川广袤土地的挖井人。人民饮水思源,后世子孙不忘,只有铭记历史,才能不负时代、不负过往。


图文/王赵睿 

编辑/徐晓霞

责编/王翠芳

审核/朱晓天

终审/杨凤云 刘   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