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舞蹈进校园 舞动和谐新乐章
鸡足山镇沙址、江股、白荡坪、上沧、关李五个村委会是白族为主的村委会,五个村委会完小以白族文化传承为重点,勇于创新,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日常教育教学中,做到艺术特色教育与民族文化传承双翼齐飞,有力培养了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江股完小校长李秀山介绍说,通过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不仅让学生们得到很好的锻炼,文化素养与能力得到提升,同时也让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得到更好的巩固和传承。
白族文化进校园,以霸王鞭、八角鼓作为第一个项目。学校开展霸王鞭、八角鼓舞动大课间活动,将其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创编了霸王鞭、八角鼓舞蹈,作为每天的大课间活动。鸡足山镇九义学校把白族传统舞蹈《阿达秋阿达呦》定为学校课间操,白族文化逐渐融入校园文化,成为校园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同时,学校成立了白族文化兴趣小组、兴趣班,大本曲、三弦弹奏兴趣班,每两星期都聘请白族非遗传承人到学校为学生们上课。
江股完小白族学生黄贤说:“在学校举办的‘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中,我学会了跳白族传统特色舞蹈——霸王鞭。通过白族舞蹈和白族文化学习,我对白族文化有了更多更全面的认识,我觉得我的校园是一个有独特民族魅力的地方,我爱我的学校,也爱我的民族。”
鸡足山镇新川、大坝子两个异地移民搬迁村委会以彝族为主,两所村完小以彝族文化传承为主,把彝族打歌作为大课间活动。江股完小、上沧完小部分傈僳族学生把傈僳族打跳融入到大课间活动中,使白族、傈僳族文化相互交融。
江股完小傈僳族学生罗春燕说:“我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教会了我傈僳族打跳,来到学校我又把学到的教给了我的小伙伴们,在课间我们一起打跳,既锻炼了身体,又传承了本民族文化。”
各学校积极普及民族舞课间操,依托本地丰富的民族歌舞文化,改革大课间活动,将“操”与“舞”相结合起来,将优美的民族舞蹈和音乐融入大课间,形成鲜明的民族艺术教育特色,将美育与体育结合起来,实现了“在活动中锻炼,在锻炼中传承”的教育目标,让各民族学生生活在一起、学习在一起、成长在一起,可有效促进各民族师生的交流、交往、交融。
通过一系列长期性的活动,各学校民族团结蔚然成风,各族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图文/王建军
编辑/徐晓霞
责编/王静红
审核/安建雄
终审/杨凤云 刘灿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