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云宾川共同探讨白族文化保护与传承

4月20日,祥云县白族学会与宾川县白族学会相聚在宾川县大营镇的萂村和鸡足山镇的沙址村,考察调研和探讨白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萂村是白族千年古村。据有关资料介绍,远在西汉前,萂村已有白族先民居住,距今四千多年前就有人类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繁衍生存。萂村文化底蕴丰富,历史上出过不少名人,还是南诏国后大义宁国国王杨干贞的故里,一年一度的“接天子、接本主”活动从古到今代代相传,沿续不断,绕三灵、霸王鞭、大本曲弹唱、白族对歌、洞经音乐等民间文化活动形成了萂村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萂村建筑群是宾川白族地区最古老、最完整、最能体现建筑风格和建筑艺术的典型。2006年5月, 萂村白族传统文化保护区被省人民政府列入《云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在萂村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协会会长董泽清的引领下,大家先后到黑家邑村文昌宫、萂中村本主庙、萂村文昌宫、老太庙和杨文泽老先生家的农民博物馆考察调研,大家对萂村厚重的历史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大为赞叹。

  

沙址是鸡足山下的千年白族古村,千百年来,与鸡足山相依相伴,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将他对沙址村的描写留在游记中,画家徐悲鸿经过沙址村上鸡足山后留下了无价之宝的墨迹。沙址村白族文化氛围浓厚,能歌善舞,喜唱山歌,逢庙会,迎送本主,喜事佳节需耍龙玩灯。壁画、木雕塑、剪纸、染织等工艺水平较高,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内容丰富。正月春节期间的朝山香会,农历二月八的接佛盛会,农历六月二十五火把节,家家户户焚香,祭祖,热闹非凡。

近年来,沙址村被大理州白族学会命名为白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基地后,成立了沙址白族文化研究会、沙址金花阿鹏艺术团、沙址村龙队、沙址洞经古乐传习所。其他基地建设工作正在推进。大家通过到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寺前村参观民宿客栈,到沙址村文昌宫和魁星阁考察白族传统文化,听了镇村领导的介绍,特别是对沙址白族文化研究会会长杨泽光重视文化抓文农旅融合发展的工作思路十分赞赏。    

在一天的考察调研过程中,祥云县白族学会和宾川县白族学会,通过相互交流,联系更紧密,友谊更加深。


图文/溪   语 

编辑/杨宏毅

责编/王翠芳

审稿/朱晓天

终审/杨凤云 刘   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