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小医院”服务千名师生大民生

“医生,我鼻子不通,头痛得厉害”,c1902班的小洁同学走进诊室的时候手里还抱着书本,“咳嗽吗?喉咙痛不痛,嗓子哑不哑,有没有冷的感觉”,“都没有”,赵医生给小洁测量了体温不高,血压正常,咽喉无红肿、浅表淋巴结无肿大,“我给你开两天的药,你只要按时吃药,多喝水,注意休息,很快就好了”,小洁支付了6.8元的药费,从走进诊室到拿到药前后用了15分钟时间,欢欢喜喜离开了诊室。

“医生,我肚子疼”;“医生,我咳嗽”;“医生,我拉肚子”;“医生,我这两天消化不好”;“医生,我刚刚打球崴了脚,左脚使不了劲”……这些同学的不适都得到医生认真细致的诊治。这是每天重复发生在宾川高平一中校医室的场景 。

 “高平一中有3600多名学生,260多名教职工,将近4000人,平时全都住校,学生在校得了小病、受了小擦伤就强忍着,出现高热或实在疼痛难忍时才会告诉老师,再由老师通知家长到学校把学生接出去送医,每天因为请假外出看病的大约有五六十人,学生外出不但耽误了课程,还存在安全隐患,有的学生还是外县的,家长不可能随叫随到,有时因为送医不及时还受到家长的责问, 班主任也很委屈,孩子也痛苦,这一问题得到县妇幼保健院的大力支持,派驻医务人员,开设校医室,目前每天外出就医的基本是少数几个情况严重的,或者需要进一步检查确诊的,每天也就四五个,解决了大部分学生的就医问题,告别了过去“小病基本靠挺,大病家长来领”的历史。老师省心,家长放心,我们校方也安心”,学校负责分管的老师如释重负。

高平一中离县城相对较远,校区又没有公交车,来回一趟大概需要30元打车费,花费高不说,外出一趟不仅耽误学生上课,到了医院还需要四处排队等候。为切实解决师生就医难的问题,宾川县妇幼保健院和高平一中达成了共识,开设校医室,征得卫健和教育两个主管部门的同意,经过半个月紧张的筹备,校医室于4月20日开诊以来,每天大约接诊80余位患者,几乎都是些呼吸道、胃肠道和牵拉伤之类的问题,学生频频外出就医的现象得到彻底解决。

“我家孩子从小体弱,小感小冒不断,经常打电话让我们来接出去看病,我们家离县城又远,有一次孩子吃坏了肚子,上吐下泻,等我们从几十公里外急急忙忙赶到学校,孩子都痛的直不起腰了,赶紧送医院,医生说,孩子都快脱水了,再不及时一点就很麻烦了。现在有了校医室,孩子在学校感冒、发烧、拉肚子可以就近及时医治,我们很放心”。来自山区乡镇的李女士以后再也不用时时担心学校老师老电话让接娃就医了。

“校医室设置有接诊室、检查室、药房、治疗室、输液观察大厅、甚至是心电图室,算是一家缩小版的医院,为的是尽量让学生不用出校门就能获得全方位的诊治,白天我们医生在医院照常上班,下午4点至晚上10点有中医、西医、药剂、护士等医务人员到学校,这一时段学生放学活动相对多一些,没有特殊情况大家都基本等到这个时段就医,当然,如果是严重情况如突发晕厥、急性穿孔性阑尾炎等,也建议学生及时送医院就诊。开诊一周以来每天大约接诊80余名学生,每个学生的诊疗费用有几块钱到几十块的,主要是根据病情,能用中医理疗尽量不吃药,能吃药尽量不输液,我们的原则就是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尽量不给学生造成身体上的二次伤害,一般就十多二十几块,又方便,又省钱,学生的健康安全得到保障,学生很乐意接受”,这是派驻坐诊的每个医生的共同心声。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宾川县妇幼保健院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把学党史同“我为群众办实事”要求紧密结合,当得知高平一中学生面临的看病就医难题,妇幼保健院领导班子主动作为,积极想办法,把“医院”搬到学校里,最大程度方便学校,方便学生,全力保障在校师生的健康安全,为近4000名师生筑起健康安全防护墙。

为确保医疗安全,校医室会定期请教育和卫健部门抽调专业人员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医院也会加强对派驻医生的管理,建立健全工作制度,为该项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安全保障。


图文/白文芳

编辑/徐晓霞

责编/王静红

审核/朱晓天

终审/杨凤云 刘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