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宾川】非遗技能传承培训,这个村做得真好!
5月7日上午,由萂村村委会主办、萂村文化协会承办的非遗传承技能培训班在大营镇萂村开班,百余名来自州、县各界的非遗传承人及非遗文化爱好者参加活动。
活动现场,白族传统文化的气息分外浓厚, 身着白族服饰的非遗传承人纷纷向大家介绍和展示各自所传承的手艺和技能。大家相互学习,相互探讨,立志把传统文化传承好、保护好。
萂村文化协会会长董泽清介绍,本次活动集中了剪纸、刺绣、泥塑、根雕、民族歌舞和傈僳族的火草布,大家互相学习,互相观摩,使萂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广泛的传承和保护。
火草布传承人罗富花说:“今天参加非遗传承交流培训会,主要就是想把火草布这门技艺更好地推广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火草布,把火草布发扬光大。”
萂村杨家第六代刺绣传承人杨艺华也表示对于这个培训会很珍惜,会努力把手工刺绣一代一代传下去保护好。
传统文化和手艺凝结着华夏祖先的智慧,要想走得更加长远,不仅需要老一辈传承人的苦心钻研,还需要年轻人的继承和创新。在活动现场,零零后的大学生张鸿林靠着一手剪纸手艺"吸粉"无数。
张鸿林说:“我从小在萂村长大,从小就喜欢这些名族风的东西,我母亲和奶奶,都会一些剪纸刺绣,我从小就看着剪纸刺绣长大,也一直跟着她们学习。这次参加这个交流培训活动,就希望把我们的传统文化和技艺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面向大众化,传承好,创新好!
萂村历史文化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涵盖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戏剧、曲艺、民俗、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等类别。其中,州级非遗项目有3个,州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有3人,州级文物保护单位共2个,县级非遗项目有13个,县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有32人。
萂村文化协会会长董泽清表示,以后会一个月或者一个季度就组织一次培训。在萂头、邑尾、萂中、黑家邑,每一个村选择一个传承人,农闲时间组织本村的人去学习剪纸、刺绣、民族服装等的传承制作,激发村民对民族文化的兴趣,从而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扬。
图文/周云曦 曾丽娜
编辑/徐晓霞
责编/王翠芳
审核/安建雄
终审/杨凤云 刘灿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