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生态文明排头兵】云南这份答卷,生动形象!
近日
央视《新闻直播间》栏目
报道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建设任务基本结束
实际上,我们国家在6年前,就已经启动了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分别是,三江源国家公园、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大熊猫国家公园、祁连山国家公园、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武夷山国家公园、神农架国家公园、钱江源国家公园、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南山国家公园。到现在,试点任务已经基本结束了。

普达措国家公园 图源: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网站
2016年6月
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
《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试点实施方案》
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正式启动实施

普达措国家公园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 供图
近年来
云南努力构建
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
自然保护地体系
全力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
其中
对于普达措国家公园的保护和发展
更是形成了一套
国家公园建设的云南模式

普达措国家公园 孙晓云 摄
云南省构建了较为完备的国家公园制度体系——
■ 颁布实施了我国大陆第一部国家公园地方法规——《云南省国家公园管理条例》;
■ 实现了大陆首例“一园一法”——《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保护管理条例》;
■ 率先发布了基本条件、资源调查与评价、总体规划、建设规范、巡护、监测、管理评估、解说等10项国家公园技术标准;
■ 建立了国家公园科学决策咨询机制;
■ 出台了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实施意见、管理评估指南、巡护监测办法、特许经营项目管理办法等管理政策,为试点区建立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提供了指导与保障。
另外
云南还在
公园发展自养模式
内生型国家公园生态管理
可持续发展机制
三个方面做出不懈努力
探索公园发展的自养模式。找准国家公园功能定位,鼓励社会主体参与建设,在地方财政较为困难,国家财政投入机制尚不完善的情况下,试点区在严格保护的前提下,通过较小范围的资源非消耗性利用实现了大范围的有效保护,既排除了与保护目标相抵触的开发利用方式,达到保护生态系统原真性与完整性的目的,又取得了显著的社会与经济效益,为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有效转化奠定了基础。
内生型国家公园生态管理方式逐步形成。一是将传统生态智慧内化于保护。试点区制定了《普达措国家公园周边社区以传统保护知识为基础的保护行动规划》,通过多种方式激发社区居民的保护热情,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将传统生态智慧内化于访客管理。试点区通过活动设计,将藏族传统生态智慧以文化符号的形式呈现给访客,潜移默化地影响访客行为,使访客在参与藏族传统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古朴生态智慧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三是将传统生态智慧内化于生态教育。试点区管理机构会同规划设计团队,充分挖掘藏族传统生态智慧的民间传说作为解说素材,将藏族传统生态智慧提炼升华为藏文化生态文明,并将其与自然环境教育充分融合,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园生态教育功能体系作出了有益探索。
可持续发展机制进一步完善。试点区依托旅游生态补偿机制,在实现由“输血”到“造血”的转换上作出了大量探索。社区特许经营方面,出台了《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特许经营项目管理办法》,对规范开展社区特许经营作出进一步的规定。同时,拓宽社区特许经营的领域,签订了牵马、向导服务特许经营协议,将尼汝片区的马匹租赁和生态体验向导服务特许给尼汝村委会的白中、尼中、普拉3个村民小组,由村委会在试点区管理机构的监管下统一组织开展。资金与土地入股方面,试点区内的社区服务站悠幽庄园,是由洛茸村全体村民以3.6公顷土地和300万的社区生态补偿资金入股,由普达措旅业分公司牵头建设、运营和管理的碧塔海—属都湖片区唯一的访客住宿接待设施。根据协议规定,普达措旅业分公司每年给全村33户居民每户2万元的分红。就业安置方面,在试点区管理机构的监管下,国家公园经营企业承诺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聘国家公园社区居民参与就业。普达措旅业分公司300多名员工中,社区群众占到32%。
山越来越绿
相关推荐
-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云南省办理中央生态环境保护...2021 / 05 / 05
-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云南省办理中央生态环境保护...2021 / 05 / 05
- 【建设生态文明排头兵】五月劳动开新篇 宾居爱卫在行...2021 / 05 / 06
-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云南省办理中央生态环境保护...2021 / 05 / 06
- 【建设生态文明排头兵】良药石斛花亦美2021 / 05 / 07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