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进步青年 李璠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在建党100周年之际,宾川县融媒体中心根据党史资料《红映宾川》整理摘录编辑成宾川籍党史人物系列报道,讲述他们的故事,追寻红色记忆,宣传党的光辉历程和丰功伟绩。今天讲述的是进步青年李璠的故事。

党史人物系列报道之四

李璠:进步青年

李璠,男,生于1908年,字斐如,宾川县周官营人。1927年6月,李璠在昆明省立第一中学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受中共云南省临时委员会派遣,他和黄铠到易门高等小学堂任教,以教师的公开身份作掩护开展地下工作。他在学校宣传反帝反封建,秘密发展进步学生入党。先后发展了谢楚生、艾小堂等十余人,并建立了中共易门特支,特支书记黄洛峰,副书记李璠。特支还确定了各区的负责人。1928年,国民党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实行“清共”,在昆明等地抓捕共产党人和进步青年。易门也即将开始“清共”,黄洛峰、李璠已被敌人注意、监视。于是李璠便转移到禄丰米糟、个旧、晋宁等地工作。1930年春,李璠回到宾川。他以堂兄李燕石在宾川县立高等小学任教的关系,经常去学校接近青年学生,在校园草坪上跟他们闲谈,给他们讲解中国贫穷的原因,揭露帝国主义、军伐、地主和官僚资本家的罪行,说明只有共产主义才能救中国。他还介绍苏联革命、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的情况,启发和引导学生,使其提高思想觉悟。同时还在学生中教唱《国际歌》,给学生讲解歌词内容。熊新民、曹羽、李子新等进步学生都受其影响,走上了革命道路,先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李璠被国民党宾川县政府以“赤色分子”罪名逮捕入狱,其父李荫华、堂兄李燕石、胞弟李璞也受株连。幸经亲友多方营救,李璠才得以出狱。1936年4月,李璠参加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同年9月,途经甘肃时不幸牺牲。    


整理摘录于《红映宾川》

编辑/李丹

责编/王静红

审核/杨宏毅

终审/杨凤云 吴洪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