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傈僳小寨的大变化

宾川县大营镇萂村村委会宝丰寺村是全州重点打造的12个世居少数民族特色示范村,该村是一个典型的傈僳族“直过民族”聚居村寨,全村68户216人均为傈僳族,村党支部现有党员10名。

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中,宝丰寺村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坚持“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信念,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有力促进了全村民族团结、经济繁荣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村民安居乐业,为宾川成功创建为“大理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县”树立了样榜。如今的宝丰寺村,入村便可看见独具特色的傈僳族民居,家家户户新建了卫生厕所,村民在旅游公路旁开起了“农家乐”,民族特色广场全面投入使用,昔日老百姓门口的泥土路已全部铺上了青石板,傈僳小山寨发生了大变化,“直过民族”迎来了新的春天。

科学规划“实”。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工作中,该村抢抓脱贫攻坚工作机遇,不断深化村情民情认识,结合宝丰寺村紧邻鸡足山旅游公路、具有浓郁的傈僳族文化特色和较好的旅游观光前景的实际,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与扶贫和旅游开发紧密结合,坚持规划先行、突出特色的原则,聘请大理州规划设计院制定了《大营镇萂村宝丰寺傈僳族风情旅游扶贫试点村建设规划》,突出重点,抓住特点,以创新的思维高起点推进示范村建设。

资金整合力度“大”。抢抓国家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的政策机遇,充分发挥民族项目资金“四两拔千斤”作用,先后争取整合各级项目建设资金2750万元投入村基础设施建设,为示范村建设夯实了基础。一是争取全州12个世居少数民族特色示范村项目资金110万元,建成了民族文化广场、傈僳族文化展览室,对党员活动室进行了改造。二是整合脱贫攻坚易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项目资金501万元,按照突出民族文化元素的原则,实施了12户房屋新建、47户民居改造提升工程,全村65户傈僳族群众全部按照安全稳固、外观统一、厨卫入户、人畜分离的要求完成建设,全村民居新建及改造工程实现了全覆盖。三是整合投入1241万元实施完成了老鹰岩提水和高效节水项目,有效解决了全村417亩土地灌溉问题。四是整合易地搬迁基础设施配套和整村推进项目资金610万元,建成旅游公厕一座,实施了村间道路和排污、排水入地管网及挡墙建设,彻底改变了过去“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的现状,极大提升了人居环境。五是投资170万元实施完成了千亿斤粮食项目,有效解决了田间沟路不配套问题。

富民产业培植效果“好”。以“旅游强村,产业富村,生态兴村”为发展目标,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在种植业上,依托旅游公路,重点打造沿路花田景观,大力发展冬桃、红雪梨等种植,现已规划布局冬桃、红雪梨近500亩,扶持苗木资金15万元。同时,大力发展青花椒产业,共发放10万元的青花椒苗,目前长势良好。在养殖业上,鼓励农户大力发展黑山羊养殖,现已发展黑山羊养殖1026只,已初具规模。在旅游业上,按照每户补助3万元的标准,扶持发展特色“农家乐”经营户6户,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

民族文化氛围营造“浓”。突出傈僳族特色文化的保护和开发,广泛开展民族文化、民族乐器培训,鼓励村民发展火草布纺织、傈僳族服饰制作,生产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品、食品、旅游纪念品,火草布作品应邀参加云南省周末文博会大理专场、2016年上海民族民俗民间博览会,知名度不断提升。同时,争取上级少数民族扶持资金,建设特色民族展厅一间,收集展示出一批傈僳族民族特色手工艺品,为文化记忆传承打下了基础。充分发挥县傈僳族协会的作用,高度重视傈僳族节日文化传承,成功举办2016年、2017年“阔时节”活动。


来源/云南统一战线网

编辑/李丹

责编/李丹

审核/安建雄

终审/杨凤云 吴洪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