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鸡足山镇中心学校奏出校园民族团结教育美妙乐章
鸡足山镇中心学校依托本土民族元素,创新活动,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把民族团结教育作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促进各民族学生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构建各民族学生共有的精神家园。
“同学们,今天我们上一节民族团结课,从我们彝族开始认识各个民族。”这是鸡足山镇新川完小校长刘思义正在开展民族文化传承课专题教育活动。鸡足山镇新川完小属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小湾电站移民学校,是宾川县民族团结教育示范学校之一。除了每周的民族团结专题教育课,学校还创设了具有彝族特色的文化长廊,有彝族英雄、彝族服饰、彝族乐器等,打造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全面推进学校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向多方位、深层次延伸。
新川完小彝族学生杨春顺说:“我们身边有很多少数民族同学和老师,大家和睦相处,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共同学习。”
江股完小傈僳族学生朱玉芬说:“在家中,长辈们教育我们要努力学习,和其他民族的同学要搞好团结。在学校,老师通过组织开展各种活动,让我们在一言一行中彰显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鸡足山镇中心学校校长张赵新说:“中心学校以基础教育和特色教育为抓手,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纳入学校总体发展规划中。抓好阵地建设,将民族团结教育内容融入课堂教学中,传承民族多元文化。”
近年来,鸡足山镇中心学校强化民族团结校园阵地建设,强化宣传阵地建设,充分发挥电子屏、宣传栏、黑板报、校园广播、家长微信群等载体作用,将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贯穿于教育全过程,组织开展各具特色、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形成人人争当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的良好氛围;将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学校课程体系,积极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通过举办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中华经典演诵读等系列活动,增强学生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不断培铸民族团结进步的“根”和“魂”;把优秀传统的民族音乐、舞蹈纳入教学计划,让优秀民族传统文化走进校园和课堂,将“操”与“舞”相结合起来,将优美的民族舞蹈和音乐融入大课间,形成鲜明的民族艺术教育特色,将美育与体育结合起来,实现了“在活动中锻炼,在锻炼中传承”的教育目标,让学生认识各民族风俗和历史文化,了解本土文化和民族特色,熟悉掌握党的民族政策和相关法规,促进民族团结扎根校园。
图文/王建军
编辑/李丹
责编/李丹
审核/安建雄
终审/杨凤云 吴洪彪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