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有一种青春叫“支教”
道行致远,不忘初心。在拉乌乡,有这样一群正值青春年华的老师,投身乡村,传道授业解惑,不以千里为艰,共谱教育华章,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支教老师。
拉乌乡的8位支教老师中有的是刚刚结束学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有的则是已经参加工作,放弃“高颜值”的薪资和岗位,怀揣着对教育的热情以及对理想的追求,义无反顾加入支教队伍。谈及如何想要来到离家千里的偏远山区支教,老师们眼神中总是充满了坚定。
“从小就想当一名老师,毕业前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美丽中国”支教项目,当时看到了宣传画册上老师和学生的照片,深深的吸引我,再加上自己是师范专业的,觉得自己应该在偏远的山区贡献出自己的价值,便义不容辞地申报了这个项目,来到美丽的拉乌。”碧鸡完小孙静怡老师笑着说道。
作为刚来到拉乌乡一个多月的“年轻”老师,学生的热情懂事、同事的暖心帮助,慢慢地打消了她初来乍到时的顾虑。“刚开始上课的时候,学生和老师之间完全没有互动,我时常担心是不是自己的教学方法有问题,也害怕自己教不好。后来通过与当地老师的交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常常和学生聊一些生活、学习的问题,与学生形影不离,渐渐地他们和我也熟络了起来,上课也活跃了许多,为我接下来的的教学工作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孙静怡老师说道。
支教老师们的到来,为拉乌乡的教育事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他们在课程设计、教学方式、家校互动等方面都不遗余力,不仅开拓了学生的眼界,也为孩子带来真正的成长。
今年,已经是蒙彪老师来到碧鸡完小的第二年,支教之前,蒙老师在广州知名企业工作,面对大城市林林总总的纷扰,形形色色的诱惑,他时刻向往着大山深处的安宁平静,当现实与理想相互碰撞,便只有义无反顾的追随。
课堂上,蒙老师与同学们畅谈历史的古往今来,详述着祖国的山川江河,带领着同学们在想象的世界里遨游四海,开阔眼界。课程之余,时常看到蒙彪老师带着学生种花植树、玩球娱乐,作为一名摄影爱好者,蒙老师多次为碧鸡完小拍摄宣传片,给同学们参观自己的摄影作品,以己之力,满足学生们对外面世界的憧憬。
除了完成课程之外,支教老师们还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学生们开设趣味课堂,带领学生做手工、唱歌跳舞,锻炼学生的动手、社交能力,为学生们讲党史、唱党歌、学习党的精神,让学生们沐浴在党的光辉下,用爱心感染每一个孩子,用知识浇灌每一枝花朵,小心呵护着每一位学生的成长。
近年来,不断有来自四面八方的老师到拉乌乡接下支教的“接力棒”,他们怀揣着使命和梦想,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踏上这青山绿水环绕的三尺讲台。这是一份令人景仰的事业,这是一份值得褒扬的爱心!
图文/袁凯霞
编辑/王静红
责编/王静红
审核/安建雄
终审/杨凤云 吴洪彪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