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身边人 做好当下事】党徽在大山里闪耀——记云南省农村信用社优秀共产党员张洪明
党旗永远是我追随的方向,忠诚和担当是我毕生对党的誓言,哪里需要我,我就扎根在哪里。——张洪明
金沙江流经云南省宾川县在起伏的群山中,留下了24公里长的峡谷,钟英傈僳族彝族乡就坐落在这群山峡谷之中。这里山高坡陡箐深,曾是高寒山区的特困乡,也曾是全省506个扶贫攻坚乡之一。为支持山区群众发展生产、脱贫致富,一批又一批的农信人远离都市的繁华与家的温馨,用执着与担当,无怨无悔地为山区群众提供金融服务。
宾川农商行钟英支行客户经理、共产党员张洪明,自参加工作30余年,一直扎根平川镇、钟英乡山区工作,辛勤工作、默默奉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入党誓言,用心、用情、用无悔的年华,谱写出一个个服务三农的动人故事。
平川镇东升村委会松坪村地处偏远的群山峡谷之中,发展生产既缺水资源又缺产业和资金,经济极其落后,全村16户人家有11户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曾是东升村委会最穷的贫困村。宾川农商银行客户经理张洪明翻山越岭步行40余公里,找到村委会及村社干部,大家一起共同出谋划策,组织动员增强发展信心,通过发展生产、解决生活困难,村民积极响应,有信心改变贫困落后面貌。宾川农商银行农商银行及时为增村贫困群众授信贷款,贷款资金全部用于发展核桃种植,生猪、黑山羊、牛等养殖,民众生产生活得到极大改善。
“以前,松坪村人均收入还不到300块。 在农商银行贷款的一路帮扶下,现在松坪村家家户户搞牛羊、生猪养殖,发展核桃、青花椒和中药材种植,产业有了大发展,群众生活发展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村1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已全部脱贫,松坪村甩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松坪村党支部书记、村组长徐家宪感慨地说。
钟英村委会锁角村村民罗世发是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夫妻两用多年打工积攒的20万元承包了30多亩山坡地种植柑桔。由于资金链出现了问题,差点毁灭了他的创业梦想。张洪明获知此情况后,上门调查后立即为其增加了20万元授信,每年可为罗世发提供30万元信用贷款支持。
“张叔,他相信我,支持我们创业”罗世发激动地说:“是农商银行支持我度过了最困难的时候,才能把这个产业做上去。”在罗世发的努力下,从2019年至今,橘果长势良好,收入了120多万元,成为村里的产业带头人,带动了周边20多户发展柑桔产业,种植面积达到了200多亩。
唐谷地村委会么下村是金沙江峡谷半坡上的一个傈僳族村落,这里自然条件恶劣,传统种植包谷、绿豆,广种薄收,村民观念落后、安于现状,全村23户都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张洪明带着党的金融支持脱贫攻坚政策走进贫困村,与村党员干部一起发动群众使用扶贫小额贷款发展葡萄种植,共有17户贷款发展葡萄种植,全村葡萄种植面积从3亩扩大到200多亩,产值近800多万元,葡萄产值比以前全村历年产值总和还多,产业支撑彻底拔掉了“穷根”。
“是农商行小额扶贫贷款激活了村民的惰性,才有今天葡萄产业的发展。” 么下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小组组长罗新祥谈起国家脱贫攻坚带来的变化,颇有感慨地说:“过去,村民过惯了穷日子, 发展生产愿望不强,怕贷款、不愿贷款;现在,村民生产积极高涨,家家户户种葡萄,学技术、兴产业,么下村整村异地搬迁,住进了“小洋楼”,么下村旧貌换新颜。”
为精准掌握群众的生产经营状况,张洪明走遍了平川、钟英两个山区乡镇751平方公里, 20个村委会187个自然村,三十多年如一日,用真情和奉献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把金融服务带到山区群众家中。张洪明经办的贷款业务已超过20亿元,至今无因个人原因导致贷款损失,截至2020年末,钟英支行不良贷款余额为零,贷款收息率达到100%。2021年,张洪明荣获“云南省农村信用社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榜样的力量是无限的。宾川农商行金融服务助力绿色产业发展在山区落地生根,不断结出助农致富的果实。党徽闪闪,党的支农惠农强农政策深入人心,一个个致富梦想正在实现,金融服务乡村振兴风正帆满。
来源/学习强国
编辑/李丹
责编/李丹
审核/安建雄
终审/杨凤云 吴洪彪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