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宾川】85后的他,让孩子们眼里有光、心中有梦!

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青岛男孩杨敬典,于2020年加入美丽中国支教项目来到宾川县力角镇力角完小教授全校15个班的音乐课。教学之余,他还发挥所长,带领力角完小的学生共同组建起一支农村小学零起点的管乐团,通过音乐传递给孩子们“走出去看世界”的无限希望和动力。

画面中,拿着各色乐器共同演奏曲目的学生们,是一支来自力角完小名为“秋海津”的管乐团,组建这支农村小学零起点管乐团的,是来宾川支教的音乐老师杨敬典。

杨敬典会演奏钢琴、长笛、架子鼓等多种乐器,还为多部纪录片和电影做过配乐。从学生时代起,他心中就有一个支教梦,毕业于师范院校的他,也渴望能在音乐教育领域一展所长。虽已迈入职场多年,这个梦想始终不曾在他心中磨灭。随着而立之年的到来,他更急迫地感受到:有些事,再不去做可能真的没有机会了!于是,2020年9月,杨敬典作为一名“美丽中国”支教项目的老师,从北京来到宾川县力角镇力角完小,成为了全校600多个孩子的音乐老师。

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杨敬典老师了解到,学校以前的音乐课大多由其他老师兼任,在很多学生的认知中,音乐课就等于唱歌。为了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包容性和广阔性,他发挥所长,在教学之余带领力角完小的学生共同组建起一支农村小学零起点的管乐团,通过音乐开阔孩子们的世界。

力角完小支教老师 杨敬典

因为现实的条件,很多孩子没有接触过各种各样的乐器,也没有机会去学习这些乐器,所以就想弄一个乐团,让孩子们了解音乐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

对于组建管乐团这样一件“新鲜事”,不仅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许多学生也纷纷前来报名学习钢琴、架子鼓、长笛等乐器演奏。在杨敬典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最终留下了26名同学组成一支乐团,并取名为“秋海津乐团”。

力角完小支教老师 杨敬典

我在大学的时候写过一部音乐剧《秋海津小镇的歌声之夜》,这个音乐剧讲的就是一群孩子特别喜欢音乐的故事,然后没想到在这里实现了音乐剧里面的一些情节,就把这个音乐剧的名字用来给乐团起名。


今年上六年级的周爱香是秋海津乐团的团长,也是乐团的钢琴手。一次偶然的机会,周爱香被杨敬典老师的琴声所吸引并喜欢上了钢琴,便在杨敬典老师的指导下开始学习钢琴弹奏。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周爱香对音乐的理解和琴技同步增长。因此,杨敬典老师便替她报名参加2021勃拉姆斯国际音乐大赛,让她走向更大的舞台。

力角完小支教老师 杨敬典

当时的想法是让她去北京看看,其实比赛是一方面,无论结果怎么样都是次要的,主要是让她能够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可能对她未来的人生有很大的帮助。


好在周爱香也没有辜负杨敬典老师对她的期望,顺利通过了线上初赛和晋级赛,于2021年12月份登上了在北京举办的决赛舞台,并获得了非专业少儿组金奖。

秋海津乐团团长 周爱香

杨老师来了以后,跟着他学习钢琴,让我感受到了音乐的力量,也谢谢他带我去北京参赛。平时,他每次教学的时候都会很细心,对我们也很好。


杨敬典老师说,音乐是美妙的,但乐器的学习过程也是很枯燥的,只有不断重复的练习,才能掌握好技巧。但是孩子的天性便是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的注意力便开始下降。对此,杨敬典老师也总结出一套方法让学生保持学习乐器的热情。

力角完小支教老师 杨敬典

乐团有一个严格的计划表,现阶段是长笛的学生练习,每个乐器都会有单独的练习时间,形成习惯后他们就会主动过来练习。平时就是加强引导,他不爱练习了,就跟他聊聊为什么不爱练习,聊过以后都能理解很多事情。

近两年的支教生活,杨敬典老师在不断地收获与成长,与此同时,学生也在杨敬典老师的影响下,了解音乐、走进音乐,为热爱音乐的学生心中种下梦想与希望,深受力角完小师生的喜爱。

力角完小党支部书记、校长 罗克鲜

他在课堂教学中不但教给学生歌曲演唱的方法,还给学生讲解音乐方面的知识,让学生了解音乐文化,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练习各种乐器。他的到来,让孩子们真正地了解了音乐,走进了音乐,是他让热爱音乐的这些孩子眼中有了光,心中有了梦想,对未来也有了更多的期待。

秋海津乐团架子鼓手 卿福星

以前在电视上看见打架子鼓特别帅气,自己也想打,但是没有人教。杨老师来了之后就教我打架子鼓,现在技术还不错。

人间至爱,恒久无终,教育是希望的传递。短短两年的支教生活即将结束,随着杨敬典老师的离开,也许力角完小的秋海津乐团也将解散,但是杨敬典老师也通过音乐传递给孩子们“走出去看世界”的无限希望和动力。

力角完小支教老师 杨敬典

目前在配合金牛二小组建乐团,因为金牛二小的教师资源非常多,他们音乐老师也很多,所以会有专门的老师去做乐团这个事情,所以金牛二小这个乐团可能会继续延续下去,也算弥补我的一个遗憾。


图文/杨金蕾 李永松 陈若男 白乘仲 马宜君

编辑/王静红

责编/李丹

审核/安建雄

终审/杨凤云 吴洪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