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川党建】党支部善用“+”法,加出群众“大实惠”!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又到了一年一度大蒜收购的季节。位于州城镇马官营村的鸿运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又开始收购大蒜了。合作社于2012年成立,于2014年成立党支部。鸿运合作社党支部善用“加”法,给群众看得见的实惠,助力群众增收致富。

“+”社员,降成本。合作社从成立之初的5户社员逐渐增加至300余户,党支部采取统一采购蒜种的方式,为合作社群众降低生产成本。据了解,统一采购品质优良的红香蒜种,不仅价格要低于市场20%-30%,一亩可为种植户节约400元左右生产成本,还能确保种子质量,即便出现问题,也有追溯源头,让群众既能看得见实惠,又能安心、放心。

“+”指导,保质量。党支部的党员会定期到合作社群众、附近群众田间进行技术指导服务,也会邀请镇农业组的专业技术人员为群众进行技术指导,使群众能科学有效防治病虫、霜冻灾害。“我们种植了60亩大蒜,自己怎么种植的,就会毫无保留地指导群众怎么种植,我们种植得好了,群众也才相信,才能带动群众提高产品质量。”党支部书记、合作社法人代表杨洪春这样说。


“+”雇用,增就业。党支部提供一些长期性或临时性雇用,并且雇用人员会优先考虑家庭状况相对较差的群众;同样对于年纪较大的群众,党支部也会合理安排,让其从事劳动强度较小的活计。“太重的力气活我干不了,杨书记安排我剪蒜,每天还跟别人一样的价钱。”74岁的王俊贤开心地说。据了解,合作社雇用费用为每人120元/天,全年费用150余万元,雇用达12500余人次,切实带动地方群众就业增收。

“+”价格,提效益。党支部本着让利群众,让群众看得见实实在在实惠的原则,提高收购价格,以高于市场价10%的价格收购群众大蒜。目前,合作社共计收购大蒜300余吨,收购价格达1万元/吨。“除了附近的村民会来销售,远一些地方的农户也会来销售,对于家庭困难或是一些已脱贫户,即使他们产品质量不佳,我们也会收购,价格也会高于其他地方,力所能及地为他们提供一些帮助。”杨洪春这样说。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是解决农村问题的前提,也是“大理之问”的核心,鸿运合作社党支部善用“+”法,给合作社会员群众300余户,周边群众3000余户,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也展现出党支部的风采。
图文/王春 揭楚江
编辑/李丹
责编/李丹
审核/安建雄
终审/杨凤云 吴洪彪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