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宾川】山茶花开撒秧忙
清明前夕,朋友相邀回老家平川盘谷古村,赏山茶花,品糯米茶。凭我的经验,4月已经错过了赏山茶花的时机,更何况古村落平川盘谷村并没有什么山茶花可赏。我将疑问告诉朋友,朋友肯定的说:有,盘谷村就有山茶花,而且清明前后花期正当时。这倒让我赏花的兴趣倍增。
择日不如撞日,趁着清明回家扫墓,就去盘谷村赏山茶花吧。一联系,朋友恰好有事,我只好一个人独自前往盘谷村。
独步穿过田畴,成片的油菜结荚饱满,丰收在望。远望前方,隐映在树林中静谧的盘谷村古树葱茏,郁郁葱葱。进入古村,古树林中的百年寿泉清泉冽冽,寿泉呈三泉布局,最里端为饮用水水泉,供村里人饮用水使用;中间为中泉,用来洗菜等;中泉水流淌到村子外围,形成三塘用石条围布的泉塘,为外泉,用来洗衣服和牲畜饮用。中国近现代著名的书法家、教育家、政治家于右任先生,在国民党中将师长杨如轩母亲百岁的时候,为该泉提写了泉名“寿泉”。
沉浸于观泉赏水,几乎忘记了此行的主要目的是赏山茶花。我左找右找,根本找不到山茶花的踪影,只好打电话问朋友。他告诉我寿泉上面一大片一大片开白花的就是山茶花呀。
开白花的是山茶花?我抬头看树林间,的确,碧绿的树叶间成片成片的白花就展现在眼前。我一看花形是细碎的,根本不像山茶花。朋友告诉我,这就是平川地区有名的山茶花。
我拍了照,上网一查,还真是叫茶花,学名流苏,属于木犀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树形高大优美,枝叶茂盛。暮春时节,满树白花,清丽可人。流苏花期只有半个月左右。秋季结果,核果椭圆形,蓝黑色。由于流苏树的小花含苞待放时,其外形、大小、颜色均与糯米相似,花和嫩叶又能泡茶,故也称作糯米花、糯米茶,难怪朋友相邀喝糯米茶。
初步了解流苏的介绍后,我爬上寿泉后的山坡仔细观赏,满树洁白似雪的流苏花儿犹如仙女下凡,绽开了迷人的笑脸。流苏树亭亭如盖,迎风摇拽,蔚为壮观。
古树林中共有5株流苏树,最大一株高约30多米,根部直径约90厘米,枝繁叶茂。树旁的一位老人告诉我,平川地区都叫这种树为山茶花,现在保存下来的已经不是很多了,这里最大的一株已经是100多年了,他说他儿时就爬这棵树玩,山茶花一开就是提醒人们开始撒秧了。据说,每年春花烂漫的四月老树都如约绽放,洁白的流苏花开满树冠,团团簇簇,如雪如云,随风浮动,宛如仙境。因为流苏树花冠白色,所以又叫“四月雪”。一朵朵小花很像倒挂金钟的小伞,又像古代仕女服饰的流苏,因此而得名。
站在树下,阵阵花香,芬芳四溢,清新怡人。流苏簇簇白花如覆霜盖雪一般静谧、安详,又如深闺少女一样清新、高雅,点缀着古村春色。
“淡香入心脾,细雪落玉枝。谁叹流苏美,回眸思故人。”独特的景致,与盘谷古村交相辉映,给这个中国传统古村落增添了青春色彩。据介绍,在孟子故里,流苏花一直有着“树覆一寸雪,香飘十里村”的美誉。
伫立于古流苏树下,抬头仰望,白色的花细长如丝,绿色的叶满目滴翠。春风徐徐吹来,摇曳的枝条,仿佛诉说着盘谷古村历史的沧桑巨变,一个又一个古老的传说故事扑面而来……
相传,有一位姑娘真心祈求爱情,于是感动上苍寻得真爱,但她的父母却因为家境的悬殊而拒绝。这位姑娘因求爱而不得,便和自己的情郎跳崖自杀,双双殉情。他们跳下山崖的地方竟然神奇长出了流苏树,这便是他们爱情的见证。
“蓝天白云衬流苏,谷雨时节芬芳出。四月雪落结绒球,华冠枝头飞瀑布。(卜智平《流苏树》)”。清明前后,古老的流苏恰逢其时,带着生机勃勃的希望,带着美好生活的向往,年年春天,如期开放。古村流苏花,催人撒秧忙。
花开了,撒秧了,播种了,君来否?
图文/杨宏毅 潘丽君
编辑/杨宏毅
责编/王静红
审稿/安建雄
终审/杨凤云 吴洪彪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