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党建带侨建 唱响民族团结进步“三部曲”




近年来,大营镇始终突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以党建带侨建,激发基层治理活力,促进华侨社区12个民族与归侨侨眷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绘好民族团结进步“同心圆”,唱响幸福生活“协奏曲”。2020年,华侨社区被评为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

·

强基固本,奏响归侨侨眷思想“共鸣曲”。
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实施了石门河水库引水工程、公租房建设项目、太阳能路灯更换工程等一系列民生工程,改善社区居民生产生活环境,让广大归侨侨眷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树牢坚定不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决心。同时,将社区集体经济发展和居民增收致富作为重中之重,盘活土地、铺面、库塘等资源壮大集体经济,大力培养致富带头人,带领社区居民发展产业,让葡萄、柑桔成为居民增收致富的“金果果”。2021年,华侨社区经济总收入达3486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7.6万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末的8000元增长为19500元。


服务民生,弹好社会和谐稳定“进行曲”。
选优配强华侨社区“两委”班子,设立便民服务中心,组建党员先锋服务队6支,积极做好护林防火、防汛抗旱、疫情防控等服务。2020年,华侨社区党总支被评为大理州基层党建与民族团结进步双推进“先进基层党组织”。创新网格化治理机制,依托“党建指导员+支部书记+党员+群众”包村联户工作模式,每名党员包保服务10至15户群众,促进社区741个“小网格”交织成基层治理“一张网”。推行“民族团结进步+矛盾排查调处”的基层治理路子,建立社会矛盾联席会议制度,实行台账消号制管理,使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探索打造“1+5+N”“互联网+”治理模式,5个队居民微信群和“有问题找书记”微信小程序成为居民与党组织无障碍沟通的桥梁,带动社区1885名居民参与共建共治,实现“问题随手拍、意见马上提、事项马上办”。自华侨社区成立以来,从未发生过一起民族之间的矛盾纠纷,实现整个社区零越级上访,零刑事案件,各民族与归侨侨眷和睦共处、互帮互助、安居乐业。


凝聚合力,谱出民族团结进步“交响曲”。
注重发挥居民主体作用,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社会协同、居民参与、三治合一”的多元治理模式。协调联系县侨联、县公安局、县司法局等部门,进驻社区开展《侨法》下基层、“以案释法”、法律咨询服务等活动,引导居民学法用法守法。2021年,华侨社区成功创建为宾川县“平安家庭”示范社区,共创建“平安家庭”438户。完善队规民约,成立社区侨联,通过“书记院坝(楼宇)协商会”等形式,激发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实现居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以党建带群建,用好用活妇女之家、儿童之家、青年之家等平台,常态化开展家风宣讲、送医送药、走访慰问、文艺汇演等活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德治成效强力彰显。2021年,华侨社区成功创建为宾川县“文明社区”,涌现出“最美家庭”“廉洁家庭”“绿色最美家庭”“文明家庭”“最美母亲”“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等先进典型10余户,社区内到处呈现出各民族与归侨侨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美好景象。
图文/邓永凤
编辑/王静红
责编/王静红
审核/安建雄
终审/杨凤云 吴洪彪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