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宾川县:践行“三个工作法”推动“两个革命”走深走实

宾川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牢固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大力践行“一线工作法、项目工作法、典型引路法”,推动全县各项重点工作落地见效,推动“两个革命”走深走实。

“一线工作法”聚合力,转作风下基层抓落实



在一线转作风。强化精文简会,科学统筹制定重点调研课题13个,落实基层减负。开展干部职工上下班纪律督查督导2轮次,发出通报2期。对全县重点工作开展督导23轮次,发出两个革命典型案例通报11期,有效促进全县领导干部转作风、干实事。在一线识别优秀干部193名、提拔使用56名、晋升职级113人,收集140余条意见建议,73个单位推行“设岗定责”,做到人人有岗有责。在一线解难题。组织召开书记院坝(楼宇)协商会697场次,参与群众7533人,解决实际困难820个。县级党政领导接访下访68人次,接待群众89批176人次,推动化解信访案件76件次,包案督导重点信访事项,有效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在一线促发展。县处级领导和各单位负责人开展“三服务”工作913人次、2093场次,选派驻企服务员35名服务64家重点企业。围绕七大重点产业,“一把手”外出招商17次,1至10月,共接待外商企业到宾川考察65起180余人次,实施招商引资项目38个,累计引进州外到位资金62.98亿元,同比增23.11%。



“项目工作法”增动能,稳住经济增长压舱石



围绕规划谋项目。2022年确定为全县“项目攻坚年”,围绕发展定位规划共储备“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562项,总投资1746亿元;2022年共梳理出重点项目173个,总投资720.41亿元。建立项目化推进基层党建工作机制,梳理评定党建项目1400余个。保障要素优服务。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证照分离”和登记注册便利化,开办企业、办理建筑许可等18个营商环境指标实现减流程、压时间、降成本,政务服务“好评率”达99.9%。银政合作推出“惠商贷”“三惠贷”等金融产品,创新推出在建工程登记抵押贷款新方式助企纾困。推动项目抓管理。建立“九个一”制度,坚持周分析、月调度、月通报,加大项目调度的力度和频次。33名县处级领导双线挂钩包保100个重点项目和从中筛选出26个重大项目,帮助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1至10月,重大项目开工19项,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5.39亿元。



“典型引路法”树标杆,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打造利益联结模式。菜甸村积极探索“党支部+合作农场+托管”发展模式,推动小田变大田、农民变股东、个体变集体,实现了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走出了一条小农户与适度规模经营相衔接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2022年9月底,宏源合作社基地种植水果3356.9亩,销售水果223.44万公斤,产值6940.19万元,6个合作农场分红资金达3073万元,从1个社员之家15户农户到跨9个县18个乡镇85个社员之家1355户农户,从创办菜甸村一期合作农场到连续4年入围全国农民合作社500强排行榜前100名榜单,《宾川县菜甸村:闯出产业发展新路子》入选云南省县委书记抓乡村振兴大调研典型案例。打造农业灌溉物业化管理模式。以全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县建设为契机,统筹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和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突出引好水、管好水、用好水三个环节,建立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七大机制,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0.5万亩,年节水8000万立方米,走出一条引水绿山、让荒山变金山银山的水果产业发展之路,打造水利兴、产业旺、生活好、生态美的新样本。“宾川县探索农业灌溉物业化管理新样本”被省水利厅作为兴水润滇“典型引路法”案例推荐。打造果蔬外贸出口便利化服务改革“宾川模式”。立足高原特色农业资源禀赋,深化果蔬外贸出口便利化服务改革为着力点,以“保姆式”服务、项目化推进、品牌化建设稳住外贸基本盘,为外贸出口企业办理出口退税6750.65万元,取得出口基地备案企业60户,备案面积37.28万亩,培育以葱蒜产品和葡萄为主的品牌和通过有效认证20余项,争取项目资金5736万元,配套完善县域商贸冷链物流、出口水果包装厂等基础设施,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出口农产品生产模式和农、工、贸一体化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出口模式。2022年1-10月,全县进出口总额12.6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123.2%,占全州进出口总额的69%。







图文/杨艳梅

编辑/李丹

责编/李丹

审核/朱晓天

终审/杨凤云  吴洪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