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宾川】鸡足山沙址民俗“接太子”

在宾川鸡足山下的沙址村,有一个流传了380多年的传统习俗“接太子”。受疫情影响,鸡足山镇沙址村的“接太子”习俗中断了3年。今年的农历二月初七,这一民俗活动再次呈现在了世人面前。

二月初七上午,沙址村的白族群众吃过早饭,不论男女均穿上节日的盛装,集中到村里的文昌宫前,等待今天的“接太子”活动开始。

一切准备工作就绪。锣鼓响,唢呐鸣,“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仪仗打头,莲池会、红轿子、金色长龙、文艺队以及全部身着白族服装的迎接队伍, 浩浩荡荡走出文昌宫,走出村子,兴高采烈地前往山脚的九莲寺“接太子”。

“接太子”的队伍绵延数百米,一路上唢呐高奏、锣鼓掀天,金龙翻舞。

跨经洗心桥、穿过“灵山一会”坊,走过林荫道,“接太子”的队伍终于到达九莲寺。在寺院内完成相关的仪式后,“接太子”的队伍将“太子”塑像稳稳当当请到轿子内。鞭炮一响,锣鼓、唢呐齐鸣,金龙舞起来,长长的队伍,紧跟在轿子后面开始返回村里,一路上欢腾起舞,热闹非凡,吸引了不少前来鸡足山观光的游客驻足、拍照、拍视频。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与人类学院

舒 瑜


今天早上我参加了沙址村接佛的仪式,我觉得这些活动非常有意义。

经过一番努力,迎接队伍终于将“太子”迎回村里的文昌宫,完成当天的“接太子”仪式。


宾川县白族学会会长

杨树荣


沙址村是大理白族自治州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基地,384年前地理学家徐霞客曾经经过我们沙址村,二月八接太子这个盛会在沙址村已经流传了千百年,它是属于我们村的一种民俗活动。

根据沙址的传统习俗,“接太子”仪式完成之后,二月初八、二月初九还有“留太子”、“送太子”仪式。沙址村的“接太子”系列活动,充分体现了鸡足山先民们对传统的尊重,对习俗的延续,也体现了本土文化的兼容并蓄,对鸡足山旅游深度开发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宾川县白族学会会长

杨树荣


我们村民集中起来“接太子”,是一种群众性的民族风俗活动,能够有效的促进鸡足山旅游的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图文/朱晓天 茶开云 吴松江  温昌盛 

编辑/李丹

责编/李丹

审核/安建雄

终审/杨凤云  吴洪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