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宾川】非遗进村 鸡足山傈僳山寨大松坪新年新气象
农历二月,春暖花开,恰逢樱花盛开的时节,也是傈僳族群众欢度“阔时节”的最佳日子。受疫情影响,宾川县鸡足山镇傈僳族村落大松坪虽然没能像往年一样欢度“阔时节”,但村里也迎来了不一样的“盛事”—鸡足山镇傈僳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训。培训的开展在新年里给傈僳山寨大松坪村带来了不一样的新气象。
宾川县鸡足山镇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镇内有大松坪、禾谷棚、大塘子等傈僳族聚居村寨。在创建国家级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大背景下,为了更好的保护传承好地方民族文化,特意邀请省级非遗传承人阿石才走进大松坪村,对这里的傈僳族群众开展民族语言、乐器演奏及歌舞培训。
宾川县文旅局非遗股股长
张志勇
在创建国家级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区成功之际,举行傈僳族文字、器乐制作、乐器、歌舞的培训,是为了更好的传承、保护傈僳族文化。
对于傈僳族来说,打歌伴随着他们的生产生活,他们离不开打歌。这一次在大松坪开展的非遗培训,歌舞培训也成为了重头戏。
在傈僳族非遗文化的代表人阿石才老师看来,宾川县鸡足山镇开展的这一次傈僳族非遗培训,不仅体现了党委政府对傈僳族群众的关心、关爱,而且对于傈僳族文化的传承非常有必要。
云南省傈僳族打跳曲
省级非遗传承人
阿石才
开展培训,是为了保留传承傈僳族的歌、舞、乐还有文字。现在的电子产品冲击导致很多民族的孩子不会讲民族语言,所以加强培训才能把民族的语言保留传承下来。
通过两天的培训,傈僳寨子大松坪附近的宝峰寺、和谷棚、大塘子等村寨的傈僳族群众将近400余人也前来参加培训,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宾川县文旅局非遗股股长
张志勇
培训的项目是傈僳族文字、傈僳族器乐、傈僳族的歌和傈僳族的舞,为以后更好的传承保护傈僳族文化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因宾川县刚刚成功申报傈僳族火草布制作技艺为省级非遗项目名录,所以还举行了火草布制作技艺的展示和体验活动。不少附近的群众闻讯前来感受傈僳族文化。来自金牛镇的杨红静就是其中之一。
宾川县金牛镇群众
杨红静
参加了傈僳语言的培训、打跳,还学习了织布,感到格外激动。学到了很多不同民族文化的知识,还是很有意义的。
非遗进村活动在傈僳村寨大松坪的开展,为宾川县更好的传承保护傈僳族文化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必将进一步推动宾川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也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群众基础。
图文/朱晓天 茶开云 张志勇
编辑/王静红
责编/李丹
审核/安建雄
终审/杨凤云 吴洪彪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