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一颗小柑桔 成就大产业》系列报道三


                         


系列报道三:延伸链条大提速    提高柑桔附加值





近年来,宾川县通过加大水果采后生产线和冷链仓储物流设施建设,为鲜果提品级、提价格赋能,并多渠道开拓市场,线上线下统筹发力,实现宾川柑桔“产供销”一条龙服务,进一步推进柑桔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保障果农增收致富。

柑桔一上市,柳家湾华侨社区的中鼎企业厂区也忙碌起来。来到中鼎企业的专业化柑桔分拣中心,清洗、烘干、选果、装框整条生产线一目了然,既可以看到现代化的自动分拣,也能体会到手工分装的繁忙。


中鼎企业厂长  李晓董


通过生产线的分选,沃柑分成ABC三个等级,能够满足不同的客户需求。

宾川是全国晚熟柑桔优势产区,截至目前,全县的柑桔总面积约有10.2万亩。由于种植面积和产量不断增加,而市场需求相对稳定,价格得不到提升。在此基础上,如何提升柑桔效益成为宾川柑桔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对此,宾川县鼓励支持当地农产品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加大水果冷链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延长柑桔的售卖周期,实现柑桔错时、错季销售,进而提升柑桔产品效益。


宾川县农副产品营销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

秦洲正


冷库的建设延长了水果的销售期,通过冷藏以后,可以延长到半年以后,保鲜的效果越来越好。

在“打”好柑桔错时、错季销售牌的同时,宾川柑桔销售也逐步打破卖统货的单一销售模式,搭上电商“快车”,有效拓宽柑桔销售渠道,使宾川柑桔实现“多条腿走路”。


中鼎企业厂长  李晓董


目的地基本上覆盖了全国,每天的打包量在3000至4000件,平均每件重量在5斤到6斤,大概出货的重量在20000多斤。加上商超、出口、电商等我们当天的出货量达17万到18万斤。

近年来,宾川县通过转变销售模式,推进柑桔等水果加工、分拣、包装、仓储及冷链物流建设,有效拓展了柑桔销售渠道,县域农产品冷藏保鲜仓储能力也进一步提升。


宾川县农副产品营销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

秦洲正


目前,全县冷库有150多户,一共有1070多间,库容在58.67万方,正在建设中的库容有7.3万方左右。采后分拣设备,抛光打蜡的生产线有31条。塑料筐、泡沫箱的加工企业有22家,生产线有128条,年生产能力在5600万只左右。

通过一系列措施的实施,现如今,宾川县柑桔等农产品产业链正在逐渐完善,农产品的销售量、附加值也随之不断提高。还为宾川县及周边群众提供就业岗位,促进果农增收,群众致富。


工人  杨佳元


我们上班从早上七点半到晚上六点半,如果有时候加班20元一小时,一个月5000多元。在这里上班离家近,更方便。

一颗小小柑桔,壮大一个产业,带动一地发展,致富一方群众。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宾川县还将继续立足柑桔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推动融合发展,强化示范引领,让传统柑桔产业再次跑出致富“加速度”,交出“甜蜜答卷”。

图文/杨金蕾 李永松 吴松江

编辑/李丹

责编/王静红

审核/朱晓天

终审/杨凤云  吴洪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