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刺老苞带来“舌尖上的春天”



最美人间四月天,在万物复苏的美好时节,林间山野的野菜也迎着春风悄悄探出了头,鲜嫩美味的刺老苞就是其中一种。在力角镇米汤村委会,独特的地理优势孕育出了许多绿色生态的刺老苞,独属于春天的风味美食成为人们餐桌上的“新宠”,俘获着人们的味蕾,也鼓起了村民的腰包。

每年三四月,正是采摘刺老苞的时节。走进力角镇米汤村瓦窑湾小组,房前屋后,田间地头,一棵棵刺老苞树尖上长满了嫩芽。在瓦窑湾小组村民李慧云家的刺老苞地里,一排排刺老苞正竞相发芽,李慧云正忙着采摘大大小小的红色芽苞。
记者了解到,自十多年前李慧云把长在山里的刺老苞移植到自家的核桃园里套种后,每年阳春三月便开始采收,一直收获到五月份,由于是纯生态食品,深受市场青睐,是人们“吃春”的美味佳肴。刚上市时能卖到30多元一斤,清明前后也能卖到20多元一斤,还有老板上门收购。由于管理到位,她家的刺老苞发芽早、芽苞肥,深受消费者喜爱,每年都能获得一笔不小的收入。


米汤村瓦窑湾小组村民
李慧云
我家种刺老苞已经十多年了,去年卖了三万元,今年三月开始采收,到现在卖了一万元左右,明年把它种得更好,产量更高,能卖更多钱。

刺老苞学名叫做楤木,又叫树头菜和老虎刺,以全身长刺而得名,具有降血压、消炎、清火解毒等特殊疗效。刺老苞的烹饪方法多样,有炒腊肉、凉拌、煲汤等多种吃法,入口微苦,回味甘甜,口感极佳,是纯天然、无污染、无公害、绿色生态的一种优质蔬菜,素有“天下第一山珍”“山野菜之王”的美誉。

记者了解到,刺老苞适合在冷凉湿润的地方生长,对海拔也有要求,地处山区、半山区的米汤村刚好适合刺老苞的生长种植。瓦窑湾小组党支部书记王武张家的房前屋后都种满了刺老苞,较高的经济价值、方便快捷的销售渠道和较低的成本,提高了村民们大量种植刺老苞的积极性,现在每家每户的房前屋后、荒山和土地里,到处都可以看到刺老苞的身影,少的人家一户种有几百棵,多的一户有上千棵,刺老苞已经成为瓦窑湾小组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

米汤村瓦窑湾小组党支部书记
王武张
采取套种的方式,冬天种豌豆、蚕豆等蔬菜,到了三月份就采收刺老苞。刺老苞成本低,花费精力少,推广后家家户户都在种,增加了村民们的收入。

米汤村委会森林覆盖率高,深山密林中生长着很多山茅野菜,每年从一月下旬开始,刺老苞、蕨菜、香椿等野菜陆续上市,村民在享受大自然馈赠美食的同时还让腰包鼓了起来。近年来,力角镇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引导当地群众将刺老苞移植到房前屋后,把以前分到的茅坡、荒山也全都种上了刺老苞,连片种植管理,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还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米汤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杨友龙
米汤村主要位于山区、半山区,海拔高、生态环境好,以前是以核桃产业为主,为了增加群众收入渠道,我们又在田间套种了树头菜。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乡村振兴、产业先行,立足米汤村区位优势和生态优势,积极探索林下中草药和错季蔬菜种植,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添砖加瓦。
图文/文静 朱莎 马宜君
编辑/王静红
责编/李丹
审核/朱晓天
终审/杨凤云 吴洪彪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