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优提质促发展】残次水果做肥料 酵素种出生态果




宾川县缘城绿色经济林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杜义秀,从2018年开始尝试用残次果发酵而成的环保酵素种植水果,不但变废为宝,提升了果品品质,还增强了土壤有机质,实现了生态农业的有效循环,走出一条水果种植的新路子。



在大营镇国营彩凤华侨农场片区杜义秀的果园里,果树上挂满了黄澄澄的沃柑,甚是喜人。2018年,杜义秀承包了这里100余亩地,开始种果树。杜义秀种果树和别人不一样,对于多数人而言,达不到品级的水果都是没有利用价值的垃圾,但这些垃圾,在她的眼里却是“宝贝”。
宾川县缘城绿色经济林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杜义秀:“葡萄达不到标准、达不到规范的,修剪下来我们就拿它变废为宝,给它做成酵素。”



杜义秀告诉记者,用残次果发酵而成的环保酵素是天然的有机肥料,能够产生多种酶、有机酸、活性糖和维生素,可以改善土壤环境,促进植物生长,抑制害虫生长发育。

“这是7年的果树,一棵树上挂近200斤,较大一棵树300多斤,这个枝是绵绵的,相当柔软,省了一道工序就是还要去撑一根杆,拉几十个枝的绳子,所以它省了这些工时费。”杜义秀介绍。


5月至10月,宾川气候相对湿润。每年这个时候,杜义秀便用环保酵素代替肥料对果园进行喷灌。
宾川县缘城绿色经济林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杜义秀:“第一次我们就一亩田施5公斤,第二次又增加到7公斤,逐步增加,我家这个是5亩一片,一片田就使用到30公斤。”



多年来,杜义秀用酵素为果树驱虫防虫、增加营养,为果实增加甜度、调整香气,科学的口感调整,市场价也随之上升。“这个果是脆脆甜甜的,是真真正正有机绿色食品。目前,每天采3000斤左右,价格也好。”杜义秀说到。



环保酵素的应用,为果园发展提供了一套全新的理念和技术。目前,不仅县内外许多果农在杜义秀的带动下开始学习使用酵素种植水果,大理大学、大理农学院等高等院校实验室也与杜义秀合作,将环保酵素这一全新的生态种植模式推广开来,进而实现生态农业的有效循环。
图文/杨金蕾 吴松江
编辑/张玲
责编/张玲
审核/安建雄
终审/杨凤云 张进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