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优提质在宾川】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探索专业化农业灌溉服务新路子
近年来,宾川县在大规模推广高效节水灌溉,形成较为成熟的高效节水灌区的基础上,以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为突破口,明晰水利工程产权和管护责任主体,引入合作社和企业科学合理管水,探索专业化农业灌溉服务新路子,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率,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


盛夏七月,鸡足山镇大坝子村田间地头挂满了沉甸甸的葡萄,四下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在村民苏良永家的葡萄田里,他正忙着察看滴灌设施,准备滴水。苏良永介绍,现在只要打开水表,水就通过滴灌设施流入田间,挺方便的。


苏良永所说的“管子水”,是由宾川县润民灌溉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的涉农用水服务,合作社成立于2015年8月,主要从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涉农用水服务、标准化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改造等服务。2016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引导下,合作社多渠道筹集资金,参与到全县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中。
宾川县润民灌溉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韩仕标介绍:“在供用水过程中,合作社以党支部为引领,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农户以社员入股的方式,全程参与到工程建设、运行管理、水价协商定价当中来,共融资9300万元,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19万亩。”
为确保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发挥最大效益,合作社结合管理运营实际,创新管理模式,下设综合运营管理部、灌溉服务部、工程维护部、财务部四个部室,采取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实行“水价、水量、水费”公示制度,实现了“凭证配水、按方收费,先交费、后用水”。
宾川县润民灌溉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韩仕标介绍,凭证配水就是按照每一户的不同的作物结构,不同作物的需水量,按照面积,配发一个水权证,然后按水权证上的标准分配到农户。如果配水量不足,可以通过农户与农户之间,或者通过合作社水权交易中心来购买补充。这样能有效地把水资源利用起来。


同时,合作社在项目区实行终端精准计量到户,农户刷卡取水用水,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农业自来水”。水费收费信息化管理软件,进一步方便了群众用水缴费,提高了合作社运行管理效率。项目区做到了管理企业化,用水制度化,运行科学化,工程效益最大化。
宾川县润民灌溉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宾川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中,探索专业化农业灌溉服务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宾川县在不断筑牢“三水”基础上,以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和推广高效节水灌溉为抓手,健立健全了初始水权分配、合理水价形成、引入社会资本等7项机制,全面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
通过“政府主导、企社自建、自主经营”、“企社先建、政府后补、自主经营、惠及农户”、“政府主导、企社牵头、农户参与、先建后补、共建共享”三种模式,鼓励和引导用水合作社、土地流转大户及农业龙头企业等社会资本投资参与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的建设、运营和管理,以及农业水肥一体化的推广应用,节约了水资源,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保证了灌区良性发展。
宾川县水务局副局长李自平介绍,截止目前,共引入社会资本19家,投资4.68亿元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3.45万亩。全县累计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5.84万亩,项目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0.55提高到0.85,经济作物灌溉用水量亩均节水约200立方米,年可节约用水7000万立方米。
通过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系统机制的综合发力,全县灌溉服务质量和用水效率明显提升,支撑葡萄、柑桔“两果”为主的高原特色产业区域、规模、效益日益彰显。宾川县被国家水利部命名为国家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县和全国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


李自平表示,下步工作中,他们将继续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夯实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各项机制、进一步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推进现代化灌区,努力将宾川灌区打造成“设施完善、节水高效、管理科学、生态良好”的现代化灌区。
图文\杨金蕾 王静红 张国涛
编辑\徐晓霞
审核\朱晓天
终审\杨凤云 张进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