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收入破万!宾川工匠型产业工人很“吃香”!

7月份,宾川葡萄进入集中采收季,田间地头、冷库车间处处闪动着采果队、装箱队、装卸队人员忙碌的身影,一大批产业工人活跃在水果销售的产业链上,田里田外呈现一派丰收的景象。


“我来宾杰公司有两年多,我开叉车的技术在不断提高,从原来的只能加两个高,现在能加4个高。随着技术的提高,我的工资也在提高,高峰期,一个月能有一万多元。”在宾川县2024年“果业新农人”技能大比武中获得二等奖,被授予“叉车装卸水果能手”称号的宾杰公司员工李鹏宇,对自己的这份工作比较满意。

到2023年底,宾川县优质水果种植面积达37万亩,年产值86亿元;拥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户、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6个;建成各类冷库1200余座,库容达60万立方米;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宾川县着力打造全产业链“果业新农人”劳务品牌,采取“专家带科技人员,科技人员带党员,党员带农户”的发展模式,建设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金字塔”型“果业新农人”队伍,培育出一批以铁余斌、张冬梅、曾靖宇等为代表“场长型”复合类人才,培育出“产销型”水果经纪人5000余人,涌现“嫁接工、修剪工、修果工、装箱工”等各类“田间型”产业工人7700余人,直接从业人员超过7万人,带动就业14.5万人。水果产业已成为宾川特色优势最强、链条连接最紧、比较效益最高、农民增收效果最好的主导产业。


宾川县宾杰公司党支部书记、经理郑杰:“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中,我们公司坚持党支部为引领,切实发挥工会的作用,把职工组织起来、团结起来,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依托人社、应急管理和消防等部门,让产业工人学到技术并获得相应的技能鉴定证书,做到持证上岗,让他们成为懂技术、会操作、有证书的真正的产业工人。”

在水果产业发展过程中,宾川县把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多举措提升产业工人综合素质,作为推动宾川水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核心要素来抓,一方面通过开展果树修剪、疏果、病虫害防治等种植管理技术和叉车、行车等专业知识技能培训,不断提高产业工人的综合业务素质;另一方面通过组织开展叉车装卸、葡萄疏果、柑桔和葡萄装箱等技能竞赛活动,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调动广大员工参与水果产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自2023年起,每年组织开展一次“果业新农人”技能大比武活动,为产业工人素质提升搭建了一个学习交流平台。全县涌现了一批“工匠型”产业工人。


“我刚开始开叉车的时候技术不熟开得慢,有时候还把货物叉倒,转弯的时候速度又过快货物容易甩一边,容易倒。经过长时间的操作,逐步掌握了平衡。现在速度也快,技术也好了,货物也不倒了。”有4年多开叉车经验,练就“稳、准、快”绝活的宾川县宾杰公司员工张仕业,在宾川县2024年“果业新农人”技能大比武中摘取第一名桂冠,获“叉车王”殊荣。

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果业新农人”综合素质的提升,为推动宾川水果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全县约13万人农闲时间到县内水果产业链上打散工,2万人利用冬闲水果休眠期,到四川、新疆、甘肃等地从事修剪、装箱、分拣等技术工作,月平均工资在8000元左右。其中,懂技术、会操作、吃得苦的产业工人逐步成长为水果产业链上的技术骨干,成为公司争相聘用的“香馍馍”,在水果采收旺季,有的技术骨干月工资收入达到1.5万元。“工匠型”产业工人越来越受欢迎,月收入突破万元。

图文/沈洪斌  彭丽华  杨伟婷

编辑/李丹

责编/李丹

审核/朱晓天

终审/杨凤云  张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