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群众办实事】只进一扇门,化解万家事


“我们跑了很多地方都没能要回工钱,没想到来到宾居镇综治中心,不到半天的时间就帮我们把老板拖欠的7千余元工资要回来了……”当事人陈某和他的工友杨某感慨道。

近日,外县来宾居镇务工的农民工陈某、杨某与包工头茶某产生劳务报酬纠纷,迟迟拿不到工钱。在寻求多方帮助无果的情况下,陈某和杨某来到了镇综治中心,经过工作人员的调解,包工头茶某将拖欠的7千余元工资支付给了陈某和杨某。这是宾居镇综治中心“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矛盾纠纷调处模式的一个缩影。
宾居镇综治中心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按照接待受理、调处化解、依法办理的“一站式多元化解模式”强化源头化解,加大整合力度,着力构建基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平台,真正实现让群众“只进一扇门,解决所有烦心事”。

今年初,曹某未经协商就擅自将其丈夫的坟墓修建在了同村杨某耕种的山地里面,杨某多次找上门想要“讨个说法”,都被拒之门外,经村委会多次调解也无法解决。无奈之下,杨某来到镇综治中心,通过调解员耐心细致、多次上门、反复沟通,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这起矛盾纠纷总算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也了却了杨某的一桩“烦心事”。

近年来,宾居镇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为目标,充分整合镇综治中心、司法所、派出所、镇社会事务办、镇村建所、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等部门力量,形成资源共享、镇村联动、携手调处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新模式。由镇综治中心根据来访群众反映的问题归属,“派单”给相关职能部门接待处理,避免了以往来访群众直接找领导的现象。这样,既方便了群众,又使领导从处理接访中腾出时间,集中精力谋发展,一心一意搞建设。
今年四月的一天,村民夏某等人来到镇综治中心,反映邻村的姚某在位于他们几户进出的巷道口自家祖坟上修建大碑大墓,影响了他们的通行,在对该信访事项进行了解和登记后,镇综治中心按照相关流程将该信访件转给负责殡葬工作的镇社会事务办依法进行处理,在县民政局的配合下,经过对当事人姚某进行政策宣传和普法宣传教育,最终姚某按照相关要求对墓碑超高超宽部分进行了拆除整改,村民夏某也在信访答复意见书上签上了“满意”。
宾居镇在做好日常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的同时,重点加强对辖区范围内不稳定因素的排查,将各类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在遇到一时无法调处化解的矛盾纠纷时,排查人员立即进行登记,第一时间控制事态继续发展,初步梳理症结所在,并上报镇综治中心,协调司法所、派出所等专业调解人员联合进行调处化解。

“这是今天的调解协议书,如果双方都认可,请你们在上面签个字。”一起人身伤害赔偿纠纷在镇综治中心、宾居派出所、宾居司法所的联合调处下成功化解,当事人王某与陈某因一句玩笑话引发争执拉扯导致陈某摔倒后右脚骨折,双方就赔偿金额产生纠纷,经过调解员跟双方进行反复沟通、耐心细致做工作,伤者陈某最终获得了2.5万元的赔偿,他对此次调解工作表示满意。通过多部门“联合作战”,顺利解决群众矛盾纠纷。
为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更好地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解纷服务,镇党委、政府投入近3万元对镇综治中心进行了提质装修改造。如今,走进镇综治中心映入眼帘的是宽敞明亮的大厅、指引清晰的标识、温馨和谐的多功能服务区,在这里办公的工作人员,有进行矛盾纠纷调解的,有提供法律援助的,还有负责信访登记的……紧张有序的工作画面,让这个群众遇事“找个说法”的地方充满了温馨。

宾居镇综治中心实行“一站式”化解群众纠纷的工作模式,对矛盾纠纷做到统一受理、分流处理、限期办理,落实登记、交办、督办、回访等各个环节工作,保证群众的矛盾纠纷“一站式”解决。镇综治中心实行统一调配、分工协作的方式,统筹各调委会人员,及时排查受理和调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今年以来,全镇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79件,其中已化解66件,调解成功率达83.5%。


图文/梁海斌
编辑/李丹
责编/李丹
审核/朱晓天
终审/杨凤云 张进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