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心公益”心理体验剧走进鸡足山镇校园,《小琳的故事》解锁留守孩子关爱密码

今日宾川
,赞24

6月24日至25日,上海浦东新区一心公益发展中心“一心心理体验剧团”跨越千里,将原创心理体验剧《小琳的故事》带到宾川县鸡足山镇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鸡足山镇初级中学校园,为两所学校师生和家长呈现了一场沉浸式情感教育课。

上海一心公益发展中心多年来致力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其创建的“一心心理体验剧团”以戏剧为载体突破传统教育模式,在全国多地开展公益巡演。此次选择宾川县鸡足山镇是因为鸡足山镇地处山区,许多孩子的父母常年在外务工。这些留守儿童不仅面临着物质条件的限制,更承受着情感支持和心理引导的缺失。《小琳的故事》正是针对这一现实问题量身打造的作品。

《小琳的故事》以细腻真实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单亲留守少女的困境。母亲因父亲家暴离家数年,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小琳只能与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正值青春叛逆期的她,学习成绩下滑,与好友晨晨整日“吃喝玩乐”混在一起。平静而压抑的生活被突然返乡的母亲打破,她要带小琳离开山村去城市生活。一边是久别重逢却陌生的母亲,一边是抚养自己长大的奶奶,小琳陷入两难境地。剧中,当母亲强行拉拽小琳离开时,奶奶颤抖着阻拦:“你不能带走她,她是我一手带大的”三人拉扯之间,积蓄多年的委屈、愤怒与无助如洪水决堤。

与普通话剧不同,心理体验剧的精髓在于其互动性。在关键冲突场景,剧团演员暂停表演,学生和家长走上舞台,重新演绎剧中关键场景。通过身份互换,参与者得以从不同角度感受家庭矛盾中的复杂情感。

一位平时沉默寡言的男生在扮演小琳母亲时,面对“女儿”的质问突然哽咽,一位参与体验的母亲在扮演女儿角色后泪流满面:“我从来没想过,我出门打工时女儿是那么害怕被抛弃”。

这种沉浸式体验打破了传统说教模式,当真正站在对方位置表达时,才能突破固有思维,实现认知重构和行为改变。

一心心理体验剧团团长刘安说,大家的反馈非常好,互动非常的踊跃,非常感人,几次我们的专家包括演员都在落泪。

学生杨钰琪:“从这个故事中,我体会到了关爱孩子不仅仅是满足孩子的物质方面的需求,而是应对孩子进行关爱和陪伴,让亲情不再是默默无言的行动,而是有着语言温暖的关爱。 ”

演出结束后,心理专家进行了现场点评。他们从专业角度剖析了剧中人物的心理状态,并引导观众思考情感表达与家庭沟通的重要性。特别强调“拥抱完整的自己”这一理念“不要认为负面情绪是坏的,要接纳自己的所有情绪。” 这一观点让现场许多习惯于压抑情感的学生深受启发。

一心心理体验剧团副团长万华:“能够跟着剧团一起来到云南,我看到了云南孩子的朴实,内心非常感动,孩子的懂事善良,以及他们内心的那种坚信的力量,我希望还有机会跟他们共同同台演绎一部剧。”

学生家长陈德慧:“通过观看心理体验剧,让我对孩子的陪伴有了新的认知,以前总以忙为借口,缺少对孩子的陪伴。未来我愿放慢脚步,用更多时间倾听孩子的世界,让陪伴成为照亮他们成长之路的温暖光芒。”

此次活动,将专业心理学知识转化为学生能理解、家长能应用的生活智慧,让参与者在故事中获得治愈力量,让更多农村孩子通过艺术表达获得情感教育和心灵成长。《小琳的故事》播下的心灵种子正在这片乡村土地上悄然萌发,爱不是永不缺席,而是重逢时更懂彼此的温度。


图文/王建军

编辑 责编/李丹

审核/安建雄

终审/杨凤云  张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