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报道二:在葡萄田里“种”人才的 科技小院

引言:近年来,宾川县金牛镇始终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锚定“3815”战略发展目标,攻坚克难、砥砺奋进。从“1+2X”的党建综合体”建设,到项目攻坚、矛盾纠纷化解攻坚、为民办实事攻坚、“金牛铁军”建设攻坚的“四大攻坚行动”,金牛镇一直以系统化、立体化党建思路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取得连续两年入选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的优异成果。今天推出《超十亿元小镇养成之路》系列报道第二集:在葡萄田里“种”人才的科技小院。

高等学府和田间地头,两个看似天差地别、毫无关联的场所,却在宾川这片热土上完成了深度融合,将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

/中国工程院张福锁院士(右一)率专家团队调研指导宾川科技小院工作/

“宾川独特的气候与地貌造就了土壤的多样化,非常有研究价值,特别是宾川的农民,崇尚科学、渴望新技术,让我们推行技术很顺利。”谈及为何选择宾川,宾川高原特色果蔬科技小院院长陈鑫说道。

/中国工程院张福锁院士(右一)率专家团队调研指导宾川科技小院工作/

科技小院依托高校的技术和人才优势,与当地政府和涉农企业深度合作,共同服务农业发展。自2015年引入第一家科技小院以来,十年间宾川县先后建成葡萄、高原特色果蔬、柑橘、数字水肥4家科技小院,每家小院攻坚方向各有所长,但方向一致,都在为宾川农业绿色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努力。




来村里读研的研究生

/毛思文(右)在调研大蒜病害/

“虽然在学校学习了很多农业知识,但一直没有实践过,感觉自己离农业还是很遥远,来到宾川真正扎根生产一线以后,不仅视野开阔了,专业知识也得到了很大提升。”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毛思文感慨道。研究生三年,两年都在高原特色果蔬科技小院度过,她的毕业论文也在一次次下田、一份份土壤检测中逐步完成。

/毛思文在养分速测实验室指导学生检测土壤样本/

与毛思文一样在小院读研的研究生还有两位,毛思文专攻宾川土壤养分和施肥情况对葡萄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陈鑫的研究方向是针对宾川葡萄种植情况和土壤特点研发有机肥,李凤至则是探索有机肥的推广模式。两年间,他们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不断研发新技术,白天奔走在田间解产业情况、解决生产问题,晚上分析数据、总结进展、撰写论文,与此同时还要承担当地农资从业者和农民的技术培训。在科技小院,他们从学生迅速成长为老师,备受当地农户信赖。

/云南农大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学生在科技小院学习/

科技小院将高校与农业生产一线连接在一起,实现了人才的集聚。10年来,中国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高校的研究生、本科生甚至博士、博士后,前赴后继奔赴宾川,让一个个研究成果在宾川落地生根。据统计,截至目前4个科技小院已培养专业博士2人、硕士研究生9人、本科生12人。除了全日制的学习,科技小院还承接着各地农业大学学生的实践培训,“在这个暑假,我们承接了中国农业大学16名博士、34名硕士的实践培训和云南农业大学85名本科生的研学。”陈鑫说。




土专家到真专家的转变

 在引入科技小院前,农户种葡萄基本靠经验,许多爱学习、懂总结的种植能手,通过长期摸索成为了当地小有名气的“土专家”。然而,经验种植难免带有主观判断,难以精准把握作物生长需求。如今,科技小院入驻后,用数据读懂作物“语言”,实现精准灌溉、科学施肥,让葡萄种植从“靠天吃饭、凭经验管理”迈向“数据决策、智慧赋能”的新阶段。

/陈鑫(左一)在用速测箱帮助农户检测水样/

科技小院秉持用“小数据”解决“大问题”的理念。通过小院参与研发升级的养分速测工具,实现了与作物的“对话”,1分钟测水、10分钟测叶、20分钟测土壤的速测体系,用数据清晰明了的解释了作物为什么生病、缺什么元素,实现了现场“问诊开方”,快速给出种植问题的解决方案。目前已经检测超一万六千多份标本,让宾川葡萄的品质和产量有了大幅提升,极大降低了农户试错的成本。

/陈鑫在给农户讲解如何科学修枝/

除了新技术的运用,科技小院还开发了特色鲜明的线上线下培训课程。线上,小院的研究生团队通过拍摄100余个科普视频,广泛传播农业科技知识;线下,举办了69场次培训活动累计培训8000余人次,内容涵盖葡萄、柑橘等多种作物种植技术与管理经验;同时,小院的专家们还深入田间地头为种植户提供一对一的精准技术指导,切实帮助农民提高生产效益,将种植户培养成“数字化技术员”。




果业新农人的打造

/培训班在田间实地教学/

宾川得天独厚的水果种植条件和优越的市场环境吸引了许多返乡创业种植水果的大学生,他们学习能力强、接受程度快,却苦于没有技术屡屡受挫。对此,小院联合宾川县科学技术协会、宾川县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开设针对年轻群体的长期葡萄数字化技术培训班,邀请小院专家和宾川本土专家结合葡萄生长周期开展葡萄标准化种植技术、水肥一体化及农业数字化、病虫害绿色防止关键技术和葡萄各个关键生长期管理注意事项要点开展培训,培训周期长达一年。

/实地教学土壤张力计的应用/

培训班一开班便吸引了80人参加,他们平均年龄仅30岁,其中有12名中共党员、31名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有12人还是农学专业,线上学习人数更是达到1.2万人次。

/小组教学/

除了集中理论学习外,培训班还采用小组教学的方式,每组配备助教1人,带领学员开展试验实操和案例教学,让这群农业新生力量有更多实践成长的机会。科技小院对年轻返乡创业群体的培养,为宾川水果产业注入了新鲜血液和未来希望,带动了更多种植户从传统经验种植到科学种植。

图文/彭启慧

编辑 责编/李蓉

审核/朱晓天

终审/杨凤云  张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