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鸡足山镇的青山绿水间,有这样一群身影:她们手持工具扫村清河、化身“法律明白人”走村入户、或是在庭院里打理花草、在讲堂上传扬家风……这就是鸡足山镇的“她”力量。
近年来,鸡足山镇妇联以“联”的优势激活妇女力量,让“她力量”融入基层治理的方方面面,为乡村发展注入“巾帼”动能。
“最近村里面垃圾少了,水清岸绿的,傍晚散步都觉得舒心!”炼洞村村民的感叹,源于一场由镇党委和镇政府发起的人居环境整治“春风行动”。镇妇联积极响应,以“三八”国际妇女节为契机,联动镇属党支部开展“党建引领助力人居环境提升”主题党日活动,百余名妇联干部与妇女志愿者在各村组成清扫队,手拿扫把、提着垃圾袋,捡拾垃圾、拔除杂草、打扫村间,让人居环境重焕生机,更带动全村老少主动加入环境整治。
火把村小组长毕凤珍是村里行动的“带头人”,她带着两个女儿参与清扫,还把环保理念编成家常话:“每次姑娘回家,我都念叨“村里干净了,咱们住着才体面”,现在每当听到外村人夸火把村漂亮,我比什么都高兴!”
如今,镇妇联引领妇女将环保融入家风,从“自扫门前雪”到“共护一村美”,全镇8000多户家庭用扫帚画出乡村“高颜值”,沙址村被评为省级最美乡愁地、省级美丽乡村,寺前村成功入选大理州首届“乡愁大理·最美乡村”。
走进鸡足山镇寺前村农家庭院,窗明几净,古树新发,院里的秋千也在悠闲的摇晃——这是镇妇联打造的“美丽庭院”示范户之一。近年来,镇妇联以“千万工程”为指引,将“绿美庭院”建设作为“千万工程”的重要抓手,筛选一批美丽庭院示范户和庭院经济发展较好的经营户作为观摩点,带着村民走家串户学经验,邀请家政讲师现场教学衣物收纳、空间规划。观摩点里有的庭院整洁美观、花卉繁茂;有的居室布置温馨、富有文化气息;有的厨厕干净卫生、设施齐全,通过相互借鉴,形成家家户户比整洁、赛美丽的良好氛围。
“以前觉得收拾屋子是‘自家事’,现在庭院美了能给村子加分,还能增加收入!”参加过培训的大姐笑着说。截至目前,全镇已创建“美丽庭院”示范户1000余户,鸡足山镇荣获“绿美乡镇”,8个村入选州级绿美村庄。
“大哥,你们之间的土地纠纷咱得按政策来,您听我说说法律条款……”在鸡足山镇田坎调解会上,既是“普法员”又是“和事佬”的赵丽姐正用方言讲解土地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
镇妇联以普法强基为抓手,组建起由妇联干部、村组干部组成的宣讲队,在村民会议、家长会、客事聚会、调解现场等时机,把交通法、安全生产法、耕地保护政策、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政策、环境保护法等编成“大白话”在全镇范围内宣讲,累计覆盖了2800余户家庭。她们还通过“线上+线下”模式,开展模范巡回宣讲,邀请县人民检察院检察官为全镇妇女干部开展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专题培训,组织镇村妇女干部观看《云南女声》普法直播,同时联合政法部门开展矛盾排查,对婚姻家庭纠纷、邻里矛盾、土地纠纷等“早发现早化解”,用柔性力量筑牢基层稳定防线,共筑万家和谐安宁的村风民风。
镇妇联把家风建设作为基层治理的“软纽带”,常态化开展“最美家庭”“孝亲敬老好儿女”“平安家庭”选树活动,组建家风家教宣讲团和家风讲堂,将家风家教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相融合,深入挖掘名人乡贤、家风家训中有利于基层治理的好故事、好思想,组织创作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如白族大本曲等,同时将其融入生活、融入平常、绘入笔画,在潜移默化中引领村民向善向美。近三年来,宣讲团开展活动30余场,亲子阅读会让100多个家庭共读经典,更多的家庭把“遵纪守法”“邻里互助”融入新家风。
“家风正,则村风淳。”鸡足山镇妇联正引导家庭将移风易俗与基层治理结合——有家庭主动取消大操大办的婚宴,更有家庭主动让出屋后只为修建更宽的乡间小道。当千万家庭成为治理单元,和谐民风便有了最深厚的土壤。
从河道到庭院,从普法课堂到家风讲堂,鸡足山镇妇联用“她力量”串起基层治理的珍珠链。未来,这群“娘子军”将继续在基层治理的和美画卷上,书写更多关于团结、智慧与温暖的巾帼故事。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