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宾川】乡土文化守灯人

乡土文化守灯人

 ◎/杨树荣

   在鸡足山下的沙址村,84岁的老寸就像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用一生的热忱守护着乡土文化的根脉,将自己的生命深深扎根在乡土文化的土壤里。老年痴呆偶尔让他的记忆变得模糊,电话那头时常沉默的听筒、不接的来电,都在诉说着时光对这位老人的磨砺。可每当与他相见,那双布满皱纹的眼睛总会瞬间亮起,仿佛有千言万语要倾诉——而所有的话题,都围绕着他一生挚爱的家乡文化,如同汩汩清泉,从未停歇。

为了更好地传承白族文化,他自学二胡、板胡、月琴等民族乐器。他将白族大本曲、白剧、歌舞、花灯等传统艺术形式融会贯通,结合现实生活和时代特色,创作、改编、导演出一部部脍炙人口的作品。六十年代,白剧《试验田中一枝花》以生动的剧情展现了白族人民在农业生产中的创新精神;白族歌舞《白族儿女心向党》用欢快的节奏表达了对党的深情;花灯《大茶山》《婚事新办》则以贴近生活的题材,倡导新风尚。这些作品在县乡演出中屡获殊荣,让沙址村的文化声名远扬,也让更多人看到了乡土文化的魅力与价值。

老寸从大队文书退位后,后来被烟草部门聘为会计,身份在变,但老寸对乡土文化的热爱始终如一。退休后,他依然活跃在文化传承一线,1999年他协助杨用贤老师等人成立了沙址洞经古乐协会,并在协会中发挥重要作用。他为洞经古乐的收集整理、发展传承倾注心血,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乡土文化的执着坚守。


文图/杨树荣

编辑/杨宏毅

责编/李 蓉

终审/杨凤云  张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