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绿色瑰宝:宾川县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成效显著

近年来,宾川县高度重视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将其纳入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采取了一系列有力举措加强保护管理,1666株承载着历史记忆的“活文物”得到有效保护,为当地生态文明建设增添亮丽底色。

近日记者来到鸡足山镇白荡坪村委会本主庙,两株树龄逾百年的黄连木经过专业团队的抢救复壮,重新焕发生机。

白荡坪村村民 

张体万


“这两棵黄连树,我们本地人叫它黄鸳树。它们历史悠久,已有几百年树龄。早年枝叶繁茂、长势旺盛,后来因干旱导致树势衰弱。经过林草局的修复和保护,今年这两棵树的长势已明显好转。”

然而百年黄连木的保护只是宾川古树名木保护工作中的一个缩影。据了解,宾川共有古树名木1666株,其中,单株古树154株,无名木。古树群17个1512株。为了保护好这些古树名木,宾川县林业部门对辖区内的古树进行了多次全面摸底调查,并将数据及时导入全国古树名木管理智慧系统,确保古树信息的准确无误和实时更新,实现了古树资源的数字化、动态化管理。

宾川县野保湿地办主任   张海富


“我们深入每株古树所在地,采集树木的地理坐标(经纬度),测量树高、冠幅、胸径等数据,然后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系统录入,导入全国的古树名木管理智慧系统。”

而为了让每一株古树都有明确的“身份证”和责任人,宾川县对所有古树名木进行了统一挂牌保护。通过挂牌,进一步完善了古树(群)的信息,实现了“一树一策”的精细化管理。

宾川县野保湿地办主任张海富:“2024年5月,我们对县城区的55株后备古树进行了挂牌保护。挂牌前,我们采集了古树的基本信息,包括树种、树名等,并将这些信息录入专用APP。随后,我们将APP生成二维码印制在古树保护牌上,公众扫码即可了解古树的基本信息。”

针对部分长势衰弱、濒危的古树,宾川县积极开展抢救复壮工程。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实施了一系列科学养护措施。

宾川县野保湿地办主任张海富:“我们的专业技术人员根据古树的生长情况,实施一系列的科学养护措施,如种草护坡、病虫害防治、清除寄生植物、安装摄像头,对病虫害枝进行修枝,松土、灌水、施肥、树洞修补、设置保护围栏、移除周边影响古树生长的障碍物。”

在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宾川县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23年,宾川县朱苦拉古咖啡群被授牌表彰为“全国最美古树群”,这一荣誉的获得,不仅提升了宾川古树名木的知名度,也成为宾川县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古树保护带来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正逐渐显现。

白荡坪村村民张体万:“这两棵树必须要保护好,对本地的生态环境比较好,能为后人留下珍贵的自然遗产。”

宾川县野保湿地办主任张海富:“树名木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更是宾川人民的骄傲。我们要做好保护工作,让这些珍贵的自然遗产世代相传。”

宾川的古树名木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任重道远。相关部门会继续发力,完善保护机制,让这些古树名木得到更加妥善的保护。

宾川县野保湿地办主任 张海富:“要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宣传工作,通过电视、报纸、宣传画等多种媒介开展广泛宣传教育,让更多的人自觉地保护好古树名木。加大执法力度,在古树名木的保护过程中,及时发现并制止有关损坏古树名木的行为,对买卖、转让、移植、砍伐古树名木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切实保护好来之不易的古树名木成果,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营造全社会共同爱护古树名木的良好氛围。”

END


图文/徐晓霞 周云曦 王丽环 杨春宏

编辑 责编/李蓉

审核/朱晓天

终审/杨凤云  张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