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宾川】萂中本主庙:香火六百年 桃源守护神


萂中本主庙

蛇年新春,因拍摄萂村非遗影像资料,我们连续跟拍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营镇萂村白族传统文化保护区”的非遗、人文、民俗节庆等活动,对萂中村本主祭祀活动及本主庙印象很深,近期稍有空闲,遂作整理记录。



萂中本主庙

严格的说,我们的拍摄是从龙年腊月末开始的,在蛇年春节前,我们就来到萂中村开展田野调查。一大早,我们就进入了萂村,冬天的萂村小坝子微风阵阵,寒意袭人。薄雾轻笼,我们顺着萂中村后的山箐前行,尽管是寒冬腊月,但山箐中的古树依然挺拔枝繁,古树下飞檐翘角若隐若现,这里就是萂中村本主庙。立于庙前,身后是沉静的大黑山,前方山箐口是开阔的萂村小坝子。萂中本主庙如一颗静穆的心,安放于桃源腹地,安稳吐纳着六百载的人间祈愿。



萂中本主庙

萂中村本主庙坐南朝北,庙前的大照壁与大门、大殿浑然一体,格局端严。三开间的本主大殿,飞檐翘角。殿前的青石台阶,已被无数虔诚的脚步磨出温润光泽。殿内庄穆肃然,神坛之上,本主苏兆民及其八位将士的金身塑像肃立,眉宇间英武凛然之气不散。岁月流转,村民还将本主娘娘及其大舅金身恭敬供奉于侧。大殿左翼漏阁内,财神与龙王静享烟火,护法神祇各安其位,共同守护这一方水土。



萂中本主庙

这庄严院落,是萂村世代村民心血的结晶。据董泽清先生《萂中本主庙》记载:早年仅大殿矗立,后来家家户户省下口粮,献出一斗米麦,一根根椽梁,才渐次添补成今日气象。白族风格的古式大门两侧,“闻鸡欣起舞,跃马必成功”的金漆对联笔力遒劲。院心花台里名花嘉木扶疏,在缭绕香火中默然生长。侧房的瓦屋下,两株巨大的燕蒿树破墙穿顶,健壮生长,见证着厚重光阴,年年月月,香火不绝,善男信女的足迹,早已在青石板上踏出虔诚的凹痕。



萂中本主庙

同行的老李为我讲述本主苏兆民的故事。相传这位明万历二十年进士,曾任镇江知府正堂。明末乱世,纲纪崩摧,他坚守城池,护佑黎民。终因寡不敌众,城破流亡,与八位忠心部属辗转漂泊。行至萂中村古黄连树下,疲惫不堪的九人幸遇善良的白族李大妈。大妈毫不迟疑地将背篮中预备送往田间的午饭——新摘青蚕豆米做成的粑粑与解渴的茶水,悉数奉上。这一饭之恩如清泉,更让他们惊觉眼前这四面环山、田畴丰美、民风淳厚的坝子,正是梦寐的桃源。

苏兆民一行决意隐姓埋名,扎根于此。他们带领村民开垦湖田山地,兴修水利,传授农耕技艺。农闲时教习青年修文习武,保境安民。直至九人先后离世,村民感念深恩,集资立庙塑像,尊奉为村寨守护神“本主”。后在民间信俗中,经由“乩生”代天宣谕,苏兆民更被加封为“毓秀景帝”。这尊号里,深藏着百姓对他们良善治理的永恒纪念。

为铭记李大妈那雪中送炭的豆米粑粑,村民将每年农历三月廿七定为“豆米粑粑节”。彼时,村中豆田新绿,家家户户忙着采摘饱满豆荚,剥出青绿豆米煮熟成泥,掺入本地糯米面,巧手制成形态各异的粑粑。支锅起灶,用纯正的菜籽油慢火煎炸,金黄出锅。刚出锅的豆米粑粑甜脆香糯,入口温软即化。村民郑重将豆米粑粑与其他供品献于本主神前。袅袅香烟中,李大妈慈祥的面容与将士们感激的目光宛在,这唇齿间的香甜,已是穿越数百年的感恩信物。

而最盛大的庆典,莫过于每年正月纪念“毓秀景帝”诞辰的本主节。正月十二一大早,我们又来到萂中村,整个萂村坝子沉浸于节日的喧腾。清晨,圣谕坛、莲池会的信众洒扫庭除,家家高悬灯笼。白族金花们挥舞霸王鞭,英姿飒飒;舞龙队的小伙子束紧腰带,静待号令;斋奶们手持金铃法器,神情专注。午饭后,三声炮响震彻云霄,接本主队伍浩荡启程,锣鼓喧天,唢呐高亢,佛号悠扬,载歌载舞的人潮涌向本主庙。



萂中本主庙

队伍抵达庙门,鸣炮报喜。坛主主持迎神之礼,众人登殿叩拜,大殿前院心里金龙狂舞,霸王鞭、绕三灵、打财神等民俗活动轮番上演,热闹异常。化表升烟后,本年度新婚的新郎官被郑重请出,登上佛台,小心翼翼地将苏本主及八位将士的神像一一恭请入华丽的轿舆。年轻新郎们脸上的庄重与手臂的沉稳,令人动容。




萂中本主庙

神轿起驾,在震耳鞭炮与不息欢呼中,在舞龙舞狮簇拥下开始巡游。按古仪,神轿绕村一周,让九位将士看看家园的变迁与子民的安乐。最终,本主一行被迎请至村中文昌宫大殿安坐,接受万民瞻仰。正月十三,萂尾村迎请本主“过年”。到正月十四,萂中村队伍接回本主,迎送必经村中主巷道,沿途家家户户摆满丰盛供品——鸡鸭鱼肉、松软米糕、豆米粑粑……香火炽盛,鞭炮连响,空气里弥漫着食物、香火交织的浓烈年味。



萂中本主庙

邻近的东庄自然村,作为萂村坝子唯一的汉族村落,早已“入乡随俗”,尊苏兆民为三村共同的本主。节日期间,东庄村民备齐香烛供品,诚心祭拜,祈愿“毓秀景帝”庇佑清吉平安、人丁兴旺。苏兆民的爱民情怀,超越了单一民族的界限,成为联结三村、共守家园的坚韧纽带。




萂中本主庙

到正月十六就是恭送本主归庙,村民们齐聚文昌宫,人们神情庄穆,默默登阶入殿。大殿内青烟缭绕,静可闻针。男女老幼依次下跪叩首,向神台深深拜别,恭送起驾。午时,队伍护送神轿返回本主庙,神像复归原位,一场盛大狂欢在院心广场上演。人潮涌动,彩旗翻飞,歌舞欢腾。人们争相涌入大殿叩拜,千万颗心无声祈求着同样的福祉:济世安民,永佑三村子孙绵延,人寿年丰,国泰民安。

暮色四合,喧嚣渐歇。独立于重归宁静的萂中村,回望身后,夕阳余晖温柔涂抹大殿巍峨的轮廓。本主庙,不仅是一处信仰空间,更是萂村坝子灵魂的皈依之所。它所供奉的,是一位末路英雄的忠勇仁心,是一位平凡大妈的至善一饭,是一代代村民对家园至深的热爱。香火不绝,人心所向,桃源故地的精魂,便在这肃穆与喧腾之间,于山川草木之中,获得永生。




END


图文/杨宏毅

编辑/杨宏毅

责编/李 蓉

审稿/安建雄

终审/杨凤云 张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