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四年红色路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7月22日,9点我们来到金牛镇96岁抗战老兵崔延祥崔老家。崔老家小院内绿意盎然,那棵高大的杨桃总是让人心情敞亮,叶子鲜绿,杨桃果绿得透亮,正是转黄前的美好。两年前,我们每次来到小院内,崔老总会在杨桃树下喝茶、逗鸟。前年起,因年龄大了,崔老到院内活动渐渐少了些,多在二楼的客厅活动,看电视,看足球赛,看新闻。我们上到二楼,崔老在客厅里,正端着一大钵头稀饭准备吃早点呢。崔老气色不错,脸色一如既往地带着红润,真是棒。

我认识崔老是因为我的工作内容相关,但打从二十多年前认识起,崔老那英雄的情怀,平淡谦和的品德就让我深深钦佩。

图片

崔延祥,1929年1月生,山东省东阿县人。1941年12岁在山东东阿县参加区抗日游击队,任通信员。1943年参加一纵,在一纵二旅三团任战士、卫生员、侦察员、保卫干事、保卫科长等职。

崔老十二岁参军入伍,做通信员工作。他说,那时工作是秘密的,不能公开,敌人查得很严,他12岁还是小孩,所以敌人不大留意,这有利于他完成通信工作的信息传送。崔老也因为自己的优异表现,17岁的时候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后数年,作为“小八路”的崔老随部队在山东沂蒙山、泰山一带,与日军周旋作战。作战中,因其英勇无畏,奋力抵抗日军进攻,掩护村庄群众安全转移,被授予一等功。崔老说“那个时候年轻,也可以说是不怕死,不怕累”。

每年我都会和同事到崔老家两三次不等,每次我们都聊聊天,听崔老给我们讲那些战斗的岁月,艰苦的斗争,也谈祖国建设中取得的伟大成就。崔老心态平和,为人谦逊有礼又生性豁达开朗。他也时常给我们讲生活中的琐事趣闻。从崔老的身上你能深深感受到中国人人生中那浓浓的家国情怀和磊落的人生品格。

崔老告诉我们:四平战役的时候打的是拉锯战,最辛苦的一个战役,也是最危险的,敌人5个打他一个人,没有死,最终取得了胜利。”他在讲述的时候会抬头望远,似乎眼光会穿透杨桃树叶的时空重新回到那血与火的浴血战场。我们静静地听他回忆讲述,感受着中华民族从那战斗的岁月中走来,如此不易,如此光荣,如此令人倍加珍惜。

崔老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胜利。”听崔老讲述着,我在想,那是一场民心向背决战,决定着中华民族的走向,战争胜负的意义超出了战场,影响深远。

崔老说:“在渡江战役的时候,我在的是第一船,那个时候都是靠战士的勇敢、智慧过长江。由于国民党反动势力先行控制了船只,解放军的渡船大多是临时制作,简单的木筏子。在装备简陋、条件艰苦的情况下,依靠群众的支持以及战士们的勇敢智慧,解放军顺利渡过了长江,取得了渡江战役的伟大胜利。”

宜将剩勇追穷寇”,渡江后,崔老所在部队一直追着敌军到了广西。在广西的小董镇,崔老也完成了自己战斗岁月的最后一场战斗。当时身为连队指导员的他,带领连队战士将敌军堵在了一个山沟里,敌军已被迫放下武器投降。这次战斗中,他所在的连队俘虏2000多名敌军,荣立集体一等功。

此后,进军大西南,崔老随部队来到云南。后转业到云南省公安厅,负责侦查工作。1950年,在一次敌特集中活动时,崔老只身一人抓住7个敌特分子。他曾先后在保山检察院、省委组织部、省侨办等单位工作,被评为模范党员9次,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崔老说:“现在有这么好的日子,这么好的生活,不能忘记历史,因为这都是前一辈、老一辈的人艰苦奋斗换来的。希望后一辈的国家栋梁们,要好好工作,要听党指挥,工作中不要有私心。”

崔老的少年时代,中国大地正经历着日寇的入侵,中华民族苦难深重,从小目睹乡亲们饱受侵略者残害,年仅12岁便毅然参军入伍,成为了八路军的一员。他随部队南征北战,先后参加了四平战役、淮海战役、华北解放、渡江战役、华南解放、西南解放战役等重大战役,数不清多少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但这些都没有动摇他驱逐外敌、捍卫祖国的信念。

1981年,崔老被调派到宾川太和华侨农场任党委副书记,刚走进农场就发现当时的农场管理松散、环境脏乱,他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严纪律、清垃圾,全场停工整顿一个星期,农场工作全面转入正轨。

此后的30余年间,崔延祥便扎根宾川,一直为太和华侨农场,也就是如今的柳家湾华侨社区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革命年代,他不顾个人安危,坚定信念,听党话,跟党走;和平时代,他不顾个人得失,勤恳为民,搞生产、抓建设,激情岁月里看似点滴平凡的生活,却是一名共产党员时刻在践行的使命担当。

听崔老说说话聊聊光荣时间过得很快,半个小时后,为了崔老的健康,我们告别崔老,相约八一再见。崔老坚持一定把我们送到门口,见崔老的每次,总是如此让人感动!

END


图文/杨芳 李军

编辑 责编/李蓉

审核/朱晓天

终审/杨凤云  张进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