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暑气渐消的时节里,大营镇迎来了葡萄丰收季。走进大营镇瓦溪村周志敏家庭农场,一串串深红无核葡萄如玛瑙般缀满枝头,颗粒饱满、色泽鲜亮,空气里弥漫着阵阵甜香。田垄间,农户们忙着采摘、搬运、分拣、装筐,忙碌中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据家庭农场负责人周志敏介绍,自2020年规模经营以来,农场已发展葡萄种植近百亩,品种主要为深红无核葡萄,还有阳光玫瑰、妮娜皇后等。由于科学种植和管理得当,农场产出的葡萄品质较优,五年来种植效益明显,成为带动本村葡萄种植的“示范园”。
“去年深红无核葡萄平均售价在每斤8元左右,卖了120万元,加上其它品种收入,家庭农场葡萄总收入超200万元。”周志敏笑着说道,“今年果园亩产超4000斤,受市场行情影响,深红无核葡萄售价在每斤5元至8元间,亩产值在25000元左右。”
大营镇瓦溪村属气候冷凉地区,以发展葡萄、柑桔种植为主。但过去长期受传统耕作方式和土壤盐渍化影响,葡萄产业增收致富带动作用不明显,破解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成为乡村振兴的关键。
2020年,周志敏被选举为瓦溪水五党支部书记,破解葡萄产业发展瓶颈,带领村民增收致富成为他上任后迫切想做的事。带着“种什么、如何种、怎么卖”的问题,周志敏和同村党员张雷军先后多次赴外地考察,经过全面分析,他们决定产业发展要走“组织化、规模化、规范化、绿色化、品牌化”的路子。
他们向周边农户流转土地约100亩,先后投入资金300万元,完成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壤改良,采用单幅连棚降密提质促早熟、高效节水滴灌等科学种植技术优化耕作方式,葡萄头年挂果就迎来丰收,显著提升了土地产出和产业效益。多年来,他们不断调整种植结构,优化管理方式,先后试种了红提、阳光玫瑰、深红无核、中国红玫瑰、妮娜皇后等多个品种,目前深红无核为农场“主打”品种。
“深红无核葡萄果粒大,颜色红如宝石,果肉硬脆,甜而多汁,易于管理,产量也高,亩产可达4000-5000斤。”周志敏说道,“它挂果期长,耐储运,这几年都卖得较好,热销广东等地,还出口至缅甸、越南等国家,深受市场和消费者喜爱。”
家庭农场试种成功后,村民们纷纷上门讨教葡萄种植经验。周志敏带领张雷军等党员化身“土专家”,忙着帮忙乡亲们联系买葡萄苗、买肥料、开展技术培训、深入田间地头指导施肥、对接买家等,带着村民们发展葡萄产业。“现在整个瓦溪村发展葡萄种植面积约1800亩,这几年多数农户都种深红无核,光水四、水五村跟着我们种植的就有600亩。”周志敏说道。
同时,农场推行“土地流转+务工增收”模式,常年提供除草、管护、采收等务工岗位,让村民们不仅获得稳定的租金收入,还能通过务工获取报酬,学到先进的种植管理技术,带动乡村产业发展、农业变强、村民变富。“我家去年跟着种了4亩深红无核葡萄,今年挂果4000多串,卖5元一斤。这几天在农场务工每天有140元的收入,日子过得比以前好多了。”正在忙着采摘葡萄的水五村村民孔丽仙说道。
种得好、卖得俏,让村民们发展产业更有信心,也展现出家庭农场在乡村振兴中的关键作用和重要价值。近年来,大营镇立足资源优势,积极推广“党支部+家庭农场+农户”联农带农发展模式,培育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45户,其中省级示范3户、州级示范6户、县级示范5户,有效激活了乡村内生动力,推动农业产业适度规模化、组织化、专业化、规范化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