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小春阶段,鸡足山镇江股村的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农户们采摘、分拣、打包无筋豆的忙碌身影。一筐筐、一车车色泽翠绿、匀称饱满的无筋豆,正从这里出发,走向全国各地的市场。这小小的豆角,已然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黄金产业”。
“我们村的无筋豆,外观色泽好、口感甜脆、无筋无丝,在市场上可是‘抢手货’!”忙着装袋的张大哥说起村里的特色产业来满脸自豪。近年来,鸡足山镇依托得天独厚的光热资源和土壤条件,积极引导农户发展无筋豆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种植。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坚实的基础保障。鸡足山镇党委、镇政府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炼洞河治理工程,完善水利配套设施,实现了“旱能浇、涝能排”,为无筋豆规模化种植提供了坚实的硬件支撑。
目前,全镇无筋豆种植面积已达4200多亩,预计产量1000-1500公斤/亩,按照现在市场价平均4.5元/公斤计算,总产值超千万元。通过集中连片发展,形成了从育苗、栽种到管护的标准化生产流程。群众自发种植、自主管理,在小春生产中抢抓时节,确保无筋豆品质优良,为增收致富打下坚实基础。
产业壮大也需要科学种植。在鸡足山镇,一种“葡萄田里套种无筋豆”的立体农业模式备受青睐。
“在葡萄生长的间歇期套种无筋豆,相当于一块地有了两份收入。”镇综合保障和技术服务中心的技术员介绍道,“豆类作物还能固氮,改善土壤,真正实现了一地多用、一季多收。”这种科学的种植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土地产出率,让农户的“钱袋子”更鼓了。
“今年我家种10亩左右的豆子,采摘的时候忙不过来要请7、8个工人。”种植户柏大哥一边麻利地采摘,一边笑着介绍:“豆子还可以再卖个把月,到时候又该种贡菜了。”在不影响田间葡萄的前提下,全镇农户除了套种有无筋豆外,在全年不同时段采取“适季适种”的方式套种有贡菜、豌豆等多种蔬菜,使亩产值增加3500元以上。
种得好,更要卖得好。在旅游公路沿线的村庄,活跃的田头市场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来自各地的客商现场收购新鲜采摘的无筋豆。
“这里的豆子品质好,农户现采现卖,也保证了新鲜度和品质。”一旁的客商说道。依托全县便捷的冷链物流,今天采摘的无筋豆,明天就能出现在千里之外消费者的餐桌上。
一颗小豆角,链起了一条从生产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也“链”起了千家万户的致富路。
它不仅是餐桌上的美味蔬菜,更是鸡足山镇党委、镇政府持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生动实践。“豆”志昂扬的村民们,正用辛勤的汗水,浇灌着更加美好的未来。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