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客旅痕】霞客行之徒步拈花寺到大觉虚云寺


霞客行之徒步拈花寺至大觉虚云寺


◎/李 军


六点半的闹钟铃声响起,我·立马翻身下床,洗漱,然后背上昨晚准备就绪的背包下楼,开车出门。这时东山顶上的天空渐渐露出鱼肚白,县城的街道上除了一群群卖工的人们在金叶路和祥宁路上徜徉,待价而沽。其他的人们还很少。上学上班都还早了点。五分钟后我在金牛二小旁的农贸市场北门街道边停车,进入孔记小锅米线早点店时,人还不多,我点了一大碗面条。出门我总觉得还是面食给力。十分钟后我吃完面条离店上车,往花桥水库旁的栖园驶去。这时街道上、菜市场人已经多起来,金牛二小的学生和家长们开始了一天之计。空气清新,晚秋的高爽天气洒在金牛路的金牛雕塑上,光彩熠熠,一路无阻,日子平静。

今天是农历八月二十二日,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的这天,一代大地理学家、大文学家,游圣徐霞客就是从今天的金牛镇小江股打早出发,前往鸡足山。那天霞客“平明,饭而行。”和我今天差不多吧?这样想着,“牛沙路”就应该叫“徐霞客路”该多有感觉。好友杨宏毅曾提到拟有这么个改路名的政协提案,可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好的一个文旅提案却没有人去做,让人有些惋惜。

8点不到,当我的车驶入栖园门前停车场正倒车入位时,中国徐霞客研究会刘瑞升副会长、洱源茈碧湖霞客书院李孝泽院长的车也刚好到来。看来我们仨心情大同啊,都是忠实的徐粉。我们下车问早,把臂入园。今天是宾川县徐霞客研究会组织的“2025年探寻霞征之旅弘扬霞客精神徒步暨徐霞客文化书画展活动”日,我们比报到的工作人员还早到了,三人相视会意而笑。我拉开栖园前台门扉到茶桌烧水泡茶。茶未泡开,负责的人们和与会者纷纷来到。栖园一下就热闹了起来。阳光正好,有感而无热,栖园前那连绵的山岭一面披阳一面背阴,和光线相拥,自然而然。花桥水库的水面无风无浪,平静如镜,阳光鳞鳞,仿佛是四周的小山百般珍爱地握藏在怀中的一面宝镜,令天地生色,令大地灵动,也令栖园美好如这晨光。最美的清晨莫过阳光洒在湖面。


“逾岭北下一里,则拈花寺东向倚西山,居环壑中,乃入而饭。既饭,雨至,少为憩。遂从寺左转而西上,一里余,逾一北突之岭,  有坊‘佛台仰止’,始见鸡山面目。顶耸西北,尾掉东南,高悬天际,令人神往。”这是1639年八月二十二日徐霞客从今天花桥栖园逾岭至鸡足山入山第一寺拈花寺,吃午饭,避雨小憩,然后沿途考察直至悉檀寺行程中的拈花寺起止情形,也是我们今天活动中,中徐会刘瑞升副会长、孝泽院长我们仨要完成的至虚云寺,即徐霞客第一次上鸡足山第一、二两天所入住的大觉寺所经路线。所不同的是今天天气晴好,阳光温暖,没有雨,但空气是同样的清新吧?不过从徐霞客游记来看,那时期的宾川雨水要比现在好得多,气温也比现在低得多,认真研讨游记对比现今的宾川地情,这是显而易见的情形。

我们和三十多人的队伍在拈花寺遗址处旁的草丛上留影,随后杨宏毅老师奔前跑后指挥着兴奋昂然的队伍在晨光中向鸡足山前进。途中在佛台仰止处登上山冈上的见佛台观赏鸡足山形貌,山林里有轻微的露水,亲切得像微风,令人愉悦。血茅草开始微微染红,那是秋天的来势。玉米已成熟,云南松依然苍绿,远处鸡足山金顶上一缕白云如纱一般拂扫着愣严塔,吉祥如意。在秋天的晨光里我看见队伍里所有人的脸上都愉悦幸福。

随后我们三人开始加快步子,和队伍拉开了距离。大团队的目的地是洗心桥,而我们的目的地是虚云寺,并且要在14时回到栖园继续后续的书画主题活动。所以我们仨今天不仅是抵达,而且还要赶回栖园。

刘瑞升副会长,北京人,退休后依然对徐学初心不改,把全部精力和时间都投入到了对徐学的研究和推广中,在走完了全部徐霞客行迹路线之后,对许多重点地区进行反复研究,同一地点,不同时间或是古今同一时间进行反复踏勘,对比研究,其专注专业令人叹服。有意思的是,在走过祖国的万水千山后经过反复的考察打量,很多年前就选择了旅居大理,成为大理最早的旅居者。今天我们推介宣传的旅居,其实已经比他晚了十多年,刘副会长和我聊起,只说是因为大理的宜居在中国独一无二。听他聊起最初选择时对各城市的对比考量,并未言及徐霞客。但我却深知他所说的所有考量只是对别人的说辞和安慰,其实他内心里一定是因为徐霞客对大理的钟情与热爱,因为徐霞客的万里遐征目的地就在洱海之东的鸡足山,我知道他是在完成徐霞客一生遗留的遗憾——苍山洱海未了之兴。这才是真相,因为刘瑞升是位注重精神生活,对人生充满热爱的人。艾若在为《跟着徐霞客去旅行》所写序言《心灵的行走》中,对瑞升直言“此中妙谛,可谓知我者心领神会,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殊不知,人生所追求的,终究是精神价值之所在。”德馨不孤,艾老深知瑞升。当我和孝泽从洗心桥走下,向净面池走去时,我仰头看高高的净瓶瓶顶,天光明亮高爽,使人不觉心地也一下豁然。是的,在洗心桥上,当我们四顾沙址村,打量沙址河并讨论徐霞客经过洗心桥时的桥址所在时,我确定瑞升就是当年的徐霞客。那是时间和精神的神奇,我相信。我深深看了看正专注地忙着拍照记录的他,在徐学领域我未见有重走霞客路线有如瑞升这般笃实并恒久持续者。


我们沿路而上,到达灵山一会坊,这是鸡足山山门。当年徐霞客就是从这里入山,也是从这里离去。雄伟的山门飞檐翘角,彩绘明媚,门楣是赵朴初书“灵山一会”四字,端庄有矩。右边门墙上有“初登”两字,左边是“云路”,初登云路是一种心境,美好如初,这是修行要达到的一种恒久的境界吧?我们三人对门内两侧的一幅长联更感兴趣,那是云南唯一状元袁嘉谷为鸡足山所撰,让山门生出人文蕴籍的魅力。现在每年的高考前夕许多考生都会前来观瞻,希望沾染状元的神运,蟾宫折桂,也是人生的美好期望。这山门前后的文字都是对人生境界的美好祈愿,令山门生辉。其实这山门夜晚的灯光到是金碧如幻,我常在夏日的傍晚专门开车来看灯光里的门坊和洗心桥,被灯光衬托的山门和洗心桥在夜空里辉煌神圣,有辽远之幻,仿佛九天临凡,使人有身心登云台的愉悦。

我们继续向上,过九莲寺、报恩寺,这一段穿越在寂静的山林中,毕竟晚秋,蝉鸣渐稀,古树林立,绿天四翳,树衣篷绒,涧水欢腾。昔日徐霞客第一次过此段“于是冈两旁皆涧水泠泠,乔松落落。”的沿涧穿林的豁达感觉今日依然。而第二次登临时则是“从报恩西又北一里,有桥西跨涧上。……一里,又东渡桥,从涧东蹑峻上,其上趾相叠,然巨松夹陇,翠荫飞流,不复知有登陟之艰也。又二里,转龙潭上,半里而入悉檀寺。”今天重走霞客路,那山林的寂静安然如昔。现在的上山公路绕开了这条古道,使得这片山林完好地保留了古时林中山路的那份野趣和静谧,真是万幸啊。

我们在跨涧的桥上小憩。今天的桥是风雨廊桥,名“石梁桥”,廊亭式。孝泽院长从背包里取出一只切割好的卤鸡,三大个喜洲粑粑,半瓶腌豆腐,铺开在桥上的桥栏长座椅上,开始我们今天的午餐。桥下流水淙淙,山林草木随风轻摇,松鼠在林间跳跃。溪涧的路边一丛丛三花枪刀药、蓝花凤仙花安安静静地开放,那些古老的高山栲、青冈栎、赤皮青冈、野核桃树、松树、杂栗树随意自在地在林中生长,它们看着在路上行脚的人们从它们的身旁经过,从古至今未有停歇。或许在它们的眼里人类是可笑的吧?它们静静地感受着岁月的流逝,而人类则是在慌乱中茫然无措地被时间滤去。或许时间是万物最后的公平与公正,无论富贵还是贫穷,亦无论智慧还是愚味,唯有文明在岁月里苦苦挣扎命悬一线。从拈花寺到石梁桥,我们确有些饿了。瑞升老师居然从他的背包里掏出三罐燕京啤酒来,立即我感到人生的惬意莫过如此。他们拉开罐盖,我正要拉起盖环开罐,突然想起自己是开了车来的,硬生生停止了拉环。瑞升老师大笑,院长立即从他的包里取出一瓶橄榄汁给我。我们起身在桥上迎着山林的惬意碰杯。今天的卤鸡是从未有过的食香,我们左手拿着鸡肉块撕啃,右手握着酒水。那份超然仿佛是水浒好汉放下了世间的希望,在奔赴水泊梁山的路上,从此相忘于江湖的超脱与释然。此去山高水长,“不复知有登陟之艰也”。山林的气息中也漂荡着我们卤鸡和麦面粑粑的食物之香,混杂着啤酒溢出的快乐。虽然我喝的是橄榄汁,但在我们频频的碰杯里却喝着酒的姿意与食于山的野趣。

吃饱喝足,我们重新上路。

今年的雨水丰沛,沿途山箐里的涧水哗哗奔腾,似一曲天然的高山流水之音长奏不悉。鸣蝉在晚秋里隐隐约约,那是它今年献给山林最后的鸣唱。秋天实实在在地在收尾了。当我和瑞升老师漫步至滴水亭时,孝泽院长早已遥遥无影不知所达。这就是院长的性子,凡事开弓绝无有回头,总秉持着一口气的撒啦吹到底,做事的风格亦如此。我和瑞升老师会意而笑,孝泽兄把我们的感受性行走走成了竞速行走呢。但我们也不急,亭子附近的苍龙瀑布气势恢宏潇洒,如流银漱玉,整个山林悬崖清新湿润。

“这是我看见的苍龙瀑布水最大的一次,漂亮!”我说。

“我也是!”瑞升老师回。

我们走近瀑布拍照,看涧水和瀑布的两水交汇,看涧边那古老粗壮的野核桃树。最后依依不舍地继续向上。那林中的一切似乎也于此时愉悦起来。阳光穿过森林如花般洒在铺着莲花石雕的青石山道上,真的是步步莲花啊。过著名的空心树,巨大的空心树属高山栲,今天我们看见牌子上标示了1700年的标识,“真的吗?真这么古老?”瑞升老师问我。

我不知道,无以回答。

“我第一次来时标示的只是几百年,怎么现在成1700年了?”瑞升老师有些懵。

我心里想着:徐霞客经过时它还小吗?如果不小,那以徐霞客的行事,会不记上一笔吗?科学还是实事求是的好。

当我们走到悉檀寺遗址指示碑时,瑞升老师拍照记录。对悉檀寺遗址,我们只满腔无尽的缅怀和唏嘘。在岁月的沧桑里有时世事的辉煌都未必经得住时间的侵蚀。即便使劲翻出一些淹没在灰尘中的故事,或许也已经面目皆非。生命的真相是活在当下,徐霞客是那样去度过的,用热爱为支撑。这是尘埃也掩盖不了的人生意义啊。读懂徐霞客必然会倍加热爱人生。

我们带着满腹的深思继续前行。

祝圣寺,徐霞客来到的时候它叫迎祥寺。我们过祝圣寺经香会街而入竹海,过牟尼庵,至观瀑亭瞰玉龙瀑布。如苍龙瀑布一样,瀑布水帘少有的大观,遇此大水玉龙瀑布,涤荡心胸,真是不虚此行。

观瀑亭旁安放有一尊徐霞客半身塑像,正是瑞升副会长捐建。观瀑亭柱子上一幅楹联系大错和尚所撰,应景依然。想起徐霞客观瀑的文字:“由观瀑亭对崖瞰瀑布从玉龙阁下隤,坠崖悬练,深百余丈,直注峡底,峡逼箐深,俯视不能及其麓。然踞亭俯仰,绝顶浮岚,中悬九天,绝崖隤雪,下嵌九地,兼之霁色澄映,花光浮动,觉此身非复人间,天台石梁,庶几又向昙花亭上来也。时余神飞玉龙阁”,这段文字极见游圣文采、性情,充满文学的张力,神思飞扬,写景与写意俱发,于叙事中抒胸臆,于写意中见情思,真正情景交融之佳作。我每读此段见此景皆胸怀浩然,如春登台。

我们在亭中四顾徜徉,久久不愿离去。而孝泽院长的电话打来,询问我们所在,才把我们从无尽遐思中拉回,赶紧向虚云寺赶去。过骑马场、兴云寺、万寿庵,今天全程几乎没遇上什么猴子,不知道猴们啸聚去了哪片山林?13:05分,我们穿过不二法门,到达今天的目的地虚云寺,这就是386前徐霞客第一次上鸡足山到达并住宿两晚的大觉寺。孝泽院长已经早我们一个小时抵达,赢得今天的行走冠军。看着大殿侧旁的不二法门,我想起徐霞当年到来时的寺中高僧遍周法师,今天他的墓塔正静静默立在皇姑坟旁的塔林中,鲜为人知。还是几年前我和万鹏李导游前往皇姑坟野游,我逐一看那些墓塔碑铭时看见“徧周”二字才把这墓塔落实在了徐学圈子中,像抖落一点点历史的尘埃,现出一点点岁月的旧影,触动世人的思绪,或许会有所悟。但谁知道呢?

简单地拍照纪念,然后我们下行至山门下二十多米处的停车场,坐车返回花桥栖园,那还有一场霞客主题的书画活动和展出正等着我们开场。

图文/李 军

编辑/杨宏毅

责编/李 蓉

审稿/朱晓天

终审/张进 杨凤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