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川:小厕所、大革命,提升农村群众生活品质!
2018以来,宾川县把农村“厕所革命”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推进,农村厕所“一块木板两块砖,三尺栅栏围四边”的旧面貌得到有效解决,很多群众开心的说:“以前的厕所一刮风到处都是臭味,现在好了,厕所革命让我们得到了改造厕所的补贴,不仅卫生干净了,我们的生活也更加舒心了,生活环境也越来越美啦!”
健全组织强化责任。县镇均成立了农村“厕所革命”工作领导组和工作专班,明确专人负责日常业务工作。成立由县委农办(县农业农村局)领导和相关人员组成的工作指导组和督查组适时督促乡镇理顺工作职能职责,形成工作机制,解决工作“断档”“抓空”情况,压实责任、包干到村,责任到人,按照“规划先行、统筹协调、分类指导、精心实施、科学管理”的要求,将“厕所革命”与脱贫攻坚、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有机结合起来,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实行挂图作战。
强化宣传营造氛围。结合各乡镇村工作实际,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充分利用广播、召开群众会、宣讲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将政策、时间节点等宣传到家家户户,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厕所革命”的积极性,组织动员各方面力量参与、支持和监督农村“厕所革命”,不断夯实“厕所革命”的群众基础。鼓励有建设条件的农户在自家院内建设小型氧化塘,解决粪污二次污染问题,没有建设条件的农户鼓励其建设无害化卫生旱厕或及时进行粪污处理,严禁乱排乱放。
因户施策合理补助。厕所改建前,均由村“两委”组织群众召开户主会,摸清家底,据实规划,一律实行自愿申报,与沼气池建设、改厨、改圈相结合,实现粪便、秸秆、有机垃圾等农村主要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有效降低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财政补助资金主要用于农户户厕改建补助和行政村所在地公厕改建补助,按照新建房屋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400元/座、旱厕改造成无害化卫生厕900元/座、新建三格式无害化卫生厕1300元/座、公厕10万元/座的标准和“先建后补、验收合格”原则进行补助。同时,强化资金管理,实行专款专用、转账核算,确保财政资金使用规范、公开透明。
创新机制有效推进。创新“政府主导、部门指导、乡镇主推、村委主责、群众主体”五方联动工作机制,明确相关部门职能职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落实农业农村局领导包片、县农居办人员包乡镇、乡镇工作专班包村、技术人员包户责任制,分别负责所辖区域农村改厕的规划、指导、建设等工作,确保工作有序、有效推进。实行一周一通报一排名、一月一曝光,将督查组明查暗访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通报及曝光。截至目前,全县10个乡镇已全部实现集镇区有2座以上无害化卫生公厕。乡镇镇区公厕旱厕全部消除,建成农村公厕327座,无害化卫生公厕覆盖率达100%,厕所粪污得到处理或资源化利用的公厕比例达100%。完成了20978座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改建。
建管并重注重长效。坚持以“管家式保洁员”责任制为主线,管理服务同步到位,制定了《农村公厕管理制度》《农村公厕保洁标准》,着力构建公厕运营管理长效机制。将公厕管护纳入村庄保洁员职责范围和村规民约,在建好的公厕悬挂《公共厕所管理达标制度》牌,通过设置公益性岗位等方式,每个厕所均配备了专门的“管家保洁员”,全县农村公厕保洁员达324人,有效保证了农村公厕的卫生和运行。
群众们开心的说,“改造后就是不一样,上完厕所用水一冲,一点臭味都没有,也没有苍蝇蚊子,上厕所也变成一台安逸的事啦!”
“厕所革命”改造的是小小的农家角落,带来的却是农民对美好新生活的向往和期盼,农民群众在“厕所革命”中有得到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来源/宾川县委农办
编辑/王静红
责编/王静红
审核/朱晓天
终审/吴洪彪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