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倾心帮扶见实效 汩汩真情润果乡


倾心帮扶见实效  汩汩真情润果乡 

——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精准帮扶宾川县脱贫攻坚纪实


白荡坪村是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宾川县鸡足山镇的驻村扶贫点之一。仲春时节,宾川县鸡足山镇白荡坪村绿色有机科技种植示范基地里的葡萄新芽萌发,生机勃勃;村完小里,孩子们课间在塑胶球场上玩耍嬉戏,欢声笑语萦绕校园上空……

自2015年起,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挂钩帮扶“中国水果之乡”——宾川县,挂包鸡足山镇。5年来,不论是原先的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还是机构改革后的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局党组都团结带领全体干部职工,紧紧围绕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总目标,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助推宾川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脱贫质效,以必胜的决心、精准的举措,实现安排部署科学有序、结对帮扶实在精准、扶贫成效多元显著,“真情、真干,真心、真金”的帮扶行动似汩汩暖流滋润着果乡宾川,受到当地党委政府和老百姓的高度赞誉。


        让精兵强将挺在脱贫一线         

鸡足山镇地处宾川县西北角,是集山区、半山区、坝区为一体的乡镇。全镇辖9个行政村、65个自然村、110个村民小组,境内居住着汉、白、彝、傈僳族等15个民族,其中以白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7.2%。全镇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147户4336人,省市场监管局挂包贫困户90户353人;分布于大坝子、白荡坪、沙址、甸头、上沧五个村委会。

大坝子村2016年就解决了村民的饮水问题,但因年久失修,连续干旱水位下降,部分村组出现季节性饮水困难。2018年,省市场监管局标准化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朱勋程任驻大坝子村第一书记后,他逐级反映,主动与派出单位沟通。在单位的鼎力相助下,通过打深井、换设备、修管道、架水管实现了家家户户随时可以吃上“舒心水”。针对村民房屋雨季渗水问题,驻村扶贫队员与村组干部一起实地查看,共商解决方法。通过及时和挂包人沟通,在挂包人和挂包部门的关心下,高质量、高标准解决了屋顶渗水、墙面脱落问题,让群众住上了“安心屋”。而这,只是省市场监管局驻村扶贫工作队员们真心真情帮扶群众的一个缩影。

自开展帮扶以来,省市场监管局党组高度重视,高位推动,坚持以扶贫攻坚大局为重,制定了“局挂点助推、部门包村共建、干部帮扶到户”的挂钩帮扶方案,成立了以局党组书记、局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由分管局领导担任办公室主任,安排专职人员负责具体工作,切实加强对扶贫攻坚工作的组织领导。省局多次召开党组会议,学习中央、省委脱贫攻坚文件要求,研究部署脱贫攻坚工作。省局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周对扶贫攻坚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梳理统计,每月对扶贫攻坚工作情况进行分析,适时把握扶贫攻坚工作推进情况,定期制定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及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问题,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建立了省州县镇村各级定期联席工作机制等一系列制度机制。局领导先后30余人次、机关处室挂包干部每年至少2次到挂包户进行走访,实地调研县镇村脱贫攻坚工作情况、看望慰问贫困户、实际解决贫困户的困难,协调扶贫项目建设、了解扶贫产业发展情况,提升脱贫成效。

按照“抽调强人、组建强队、派出强者”的原则,先后向宾川派出3批次工作队,共31名(包含3名总队长)领导干部职工结对挂包帮鸡足山镇建档立卡贫困户。驻村以来,队员们把自己当做“村里人”,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情系群众,激情干事,为扶贫村尽早脱贫付出了艰辛和努力。他们时时以身作则,事事率先垂范,坚持公道处事、民主理事、按章办事,赢得了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脱贫不是帮扶的终点,走上小康大道,搭上致富快车,让农户真正从思想上脱贫,在自己富裕的同时,带动大家一起致富,才是我们今后努力的目标。”朱勋程写在扶贫工作日记中的话,正是省市场监管局扶贫工作队员们用心浇灌宾川这片热土的真情流露。


      以发展产业为龙头促推脱贫       

省市场监管局坚持以产业扶持为龙头,积极帮助贫困户发展种植、养殖业,为贫困户持续脱贫增添后劲,注入生机。先后投入100万元产业发展资金,每年为挂包贫困户提供产业发展扶助金,期间全程跟踪指导和绩效评估,以群众产业发展成效作为来年再借额度依据,实施每年一借一考核、一还一再扶,有效解决贫困户产业发展启动资金不足的问题。

鸡足山镇白荡坪村杜家湾一带原本是利用价值不高的山地冷浸田,在省市场监管局的帮扶下建成了绿色有机科技种植示范基地。项目采取“基层党组织+合作社+农户”模式,以土地集约化管理的模式进行大棚建设,项目占地面积50亩,发展优质红色金手指葡萄45亩,试验种植8个葡萄新品种;涉及农户70户,其中贫困户11户,由村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建立宾川县联丰果蔬专业合作社。农户与村集体共同增收的同时,基地优先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培训岗位,打造离家门口最便捷的设施农业培训基地,引入农业职业经理人理念,转变劳动力输出方式,增加劳动力技术附加值,开启农户单一土地租金收入模式向土地租金、经营分红、劳动就业三大块增收转变的新型发展模式。农户除务工薪酬以外,每亩股金分红约5000元。

“以前我家收入不好,家里情况也不好,现在在这点培训得到了上岗证,大棚建起来以后,一年收入两万多,我也心满意足。”白荡坪村建档立卡户杨树芳说道。

鸡足山镇甸头村委会东邑村的方建勇在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帮助支持下,办齐了梅花鹿养殖所需的全部许可证,成立了梅花鹿驯养繁殖专业合作社。目前,养殖场共养殖梅花鹿98只,带动19户贫困户脱贫致富,自2018年起每户每年分红不少于2000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还和鸡足山镇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发展中华蜂养殖项目,养殖中华蜂1400箱,并建有中华蜂文化展示厅。项目惠及大坝子、关李两个村委会贫困户283户1058人,按照协议每年各有7万元资金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农户每户获得540元分红。


    以标准化项目建设为重点带动脱贫     

走进位于鸡足山景区脚下的寺前村,山水田园怀抱中,满眼的碧绿苍翠,古板栗、核桃成林成片。一幢幢青瓦白墙的白族民居错落有致,一条条青石板铺成的串户路直通农家。绿树簇拥、鲜花盛开的农家小院与名山古刹交相辉映,清澈的小溪从村头欢快流过,一派小桥流水人家般的清幽,让人身心畅快。

“我觉得标准化就是树立一个旗帜,让大家认得要从哪个方面去做。”沙址村委会党总支书记杨泽光介绍,省市场监管局帮助沙址村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试点和农家乐标准化试点项目,让村里的旅游业科学化发展,不断增加群众收入。

省市场监管局注重发挥部门职能优势,把脱贫攻坚与标准化发展相结合,打造特色鲜明的高原特色农业品牌、乡村旅游品牌,实现鸡足山镇特色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先后投入专项经费100万元,协助鸡足山镇成功申报《宾川县鸡足山镇冬桃种植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宾川县鸡足山镇香笋竹种植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沙址村农家乐标准化试点项目》《宾川县鸡足山镇沙址村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试点》《宾川县鸡足山镇基层党组织建设标准化试点》5个标准化项目,整理收集葡萄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共46个,指导完成宾川第一个团体标准的起草和备案,提交了《绿色食品宾川葡萄生产技术标准》等,通过建立标准,提升产品价值和品牌效应,增加农民收益。

建立冬桃种植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标准体系。成功注册“效南牌佛都冬桃”商标,1500亩冬桃种植基地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通过“合作社+基地+标准+农户+互联网”的种产销模式,农民人均所得平均年增幅10%以上,产品商品化率和示范区农业标准化覆盖率达到95%以上,产品质量合格率为99%;建立冬桃质量追溯体系,实现从产地到餐桌的全过程追溯。

实施香笋竹种植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建成育苗基地、青苗种植基地、成年竹种植基地,从竹苗质量、种植土地选择、种植技术等对种植户进行培训。目前,沙址村香笋竹种植面积达1500亩,亩产提高50%,品质和市场经济价值均大幅度提升。

建立沙址村农家乐标准化试点标准体系。动员试点部门和成员单位积极参与标准的制定,采取全员培训的形式对标准进行宣传贯彻,并建立日常检查、定期检查和星级评定相结合的标准实施保障机制,规范沙址村农家乐市场秩序。目前,沙址村共有农家乐65户、从业人员150人,农家乐经济年度总收入超过1000万元。

开展沙址村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试点。完成7.4公里乡村道路硬化,实施污水管网改造工程、香会街交易市场建设工程、文化广场建设工程等惠民工程。同时,成立沙址白族文化研究会,开展“非遗进乡村传承座谈会”“大理州大本曲南腔传习所送戏下乡活动”等活动,地方文化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开展“敬老村”创建活动,形成尊老爱幼的良好社会风气,乡风更加文明、社会和谐稳定。

在基层党组织建设标准化试点中,沙址村在全县首家开设村内网络视频教育系统,通过视频、音频等多种方式交流信息、召开会议、培训教育,打通服务党员、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实现了“县—乡—村—组”四级联动教育培训模式。


      以提升教育质量为根本保障脱贫      

一走进白荡坪完小,红绿相间的标准化操场就映入眼帘,操场除跑道外,还有塑胶篮球场2块、羽毛球场1块、排球场1块。操场上的孩子们,打球的、玩闹的、聊天的、跳绳的,别提多高兴了。正在聊天的孩子们和笔者聊起,他们这里以前是水泥操场,而且操场坑坑洼洼,跑起来十分危险。后来是来这里扶贫的叔叔们为学校拉到了爱心捐款,从而有了这个“爱心操场”。

省市场监管局注重把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倾力做好教育扶贫工作,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根据帮扶户子女就学情况,从2016年起,每年筹措10-15万元,建立省市场监管局教育帮扶资金管理运行机制,对贫困户学生从学前教育到大学分别给予500-4000元补助,解决贫困户子女上学困难问题,减轻贫困户经济压力。针对重度残疾、家庭主要劳动力丧失或家庭遭受重大灾害等特殊情况,给予学生2000-4000元的教育救助,确保无一人因贫困辍学,累计发放54.25万元教育帮扶、救助资金。针对村完小、幼儿园基础设施薄弱问题,多方筹措,协调资金24万元,建成白荡坪村完小塑胶球场;投入7.6万元更换大坝子完小学生高低床72套144个床位;购买价值4.2万元的适合低龄儿童阅读的绘本书籍,建成大坝子幼儿园图书室等。


  用心用情,挂包帮扶取得了显著成效  

挂包帮扶鸡足山镇五年来,省市场监管局直接投入帮扶资金750余万元,协调帮扶资金1700万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扶持产业发展、提升脱贫成效。省市场监管局干部职工以舍我其谁的勇气、战之必胜的信心和群众不脱贫、干部心不安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突出扶贫效果,强化挂包帮扶工作,与宾川人民一起坚决打赢了脱贫攻坚战。

率先脱贫摘帽。宾川县2018年通过国家第三方评估,第一批顺利脱贫摘帽;2019年鸡足山镇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出列,贫困人口全面清零;2020年“百日攻坚,对标清零”,高质量接受了国家脱贫普查。

农户持续增收。以标准化体系建立的葡萄、冬桃、香笋竹等种植业,质量、产量、产值均有大幅提升,贫困户家庭每年增收60%以上,不仅“两不愁三保障”完全实现,而且正逐步朝着小康生活迈进。沙址村的农家乐标准化试点、美丽乡村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在标准的引领下稳步开展,乡村治理更加规范、农产品价值更高、竞争力更强,农户生活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脱贫基础稳固。以党建扶贫“双推进”为核心,采取从“硬件入手、软件着陆”的方式,积极帮助基层党组织全面建设。省局机关处室党支部、直属事业单位党总支分别与鸡足山镇各村党总支结成党建帮扶对子,先后投入23万元党建专项经费共同推进机关和农村两个党组织建设。5年多来,驻村工作队在工作中积极发挥作用,开展讲党课、送温暖、办实事等共建活动30余次,帮助制定村规民约,做好移风易俗活动,帮助培养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为挂钩帮扶点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文图/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编辑/安建雄

责编/王翠芳

审核/朱晓天

终审/杨凤云 刘   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