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小小松花菜,拓宽群众致富路
“后面还有吗?快跟上,这车马上就装满出发了。”一大早,在大营镇萂村黑家邑葡萄基地门口,一辆载满白色松花菜的小货车蓄势待发,即将载着萂村沪滇扶贫协作的新硕果和群众的喜悦,一起奔赴远方。
连日来,大营镇萂村黑家邑葡萄基地里套种的松花菜迎来丰收。每天清晨天刚蒙蒙亮,村组干部和群众们早已在田里忙碌着,只见村组干部们有的帮忙收割,有的帮忙装篮,有的帮忙运输,每个环节衔接有序,与群众配合默契,基地里里外外到处是一片农忙丰收的景象。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大营镇萂村党总支紧紧围绕群众需求,找准工作结合点和落脚点,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通过带领群众发展产业增收致富,组织村组干部下田采摘,帮忙联系收购商等,切实为群众解决实际难题,真正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针对萂村村集体经济薄弱、群众收入不稳定的实际,萂村党总支积极探索,多方协调,争取沪滇扶贫协作项目资金200万元,村委会自筹资金20万元,建成萂村黑家邑葡萄种植示范基地,并引进宾川县天子农业专业合作社共同运营,产生收益后每年返给村委会12万元壮大村集体经济,并通过聘请周边农户进入基地务工的方式教给群众先进的生产技术,帮助群众增收致富。
基地自去年6月建成后,便开始种植阳光玫瑰葡萄,为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群众收入,今年2月,萂村村委会和合作社通过多方考察,决定尝试在葡萄地里套种松花菜,种子刚洒下3个月便迎来丰收。只见绿油油的葡萄苗下生长着葱葱郁郁的松花菜叶,绿叶掩映下是又圆又大的松花菜,十分喜人。
“松花菜是我们套种的第一个品种,基地里的温度和湿度都有严格的控制,所以长出来的松花菜品质好,每斤能卖3元,产品销售信息一发出便有好几家收购商上门洽谈。”萂村村委会副主任赵凯介绍说,“基地种了4万多株松花菜,总产量约40 吨,总产值预计24万元,每天都安排村组干部到基地帮忙采收。这种套种的方式,不仅能让土地“活”起来,还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和群众收入,成为兴村产业振兴的有益探索。”
下一步,萂村将结合市场需求和萂村实际,通过在基地里套种番茄等蔬菜的方式,充分利用资源,带领群众发展产业,拓宽群众致富路,实现稳定就业、持续增收,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图文/邓永凤 王赵睿
编辑/李丹
责编/王翠芳
审核/朱晓天
终审/杨凤云 吴洪彪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