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百年云岭巨变 悟光辉思想伟力】侨乡宾川:为侨服务办实事 创侨民幸福生活
宾川县把党史学习教育与为侨办实事、解难题有机结合起来,以提高侨民收入、改善居住环境为抓手,切实为侨服务办实事,大力提高侨乡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眼下,正是葡萄大量上市的季节,在归侨侨眷戴聪林的种植大棚里,一串串色泽鲜艳、颗粒饱满的红提挂满枝头,煞是喜人!一大早,县侨联领导和社区党总支书记便找到了正在大棚里忙活的戴聪林,向他了解近段时间葡萄的生产和销售情况。
侨眷戴聪林:“今年红提的产量在20万斤左右,按今年的价格,可卖八九十万,还有蓝宝石和阳光玫瑰,年底,我们可卖到150万左右。”
几年前,戴聪林退伍回乡后,由于社区产业发展滞后,大部分年轻人都选择外出务工。近几年,家乡的产业扶持政策力度比较大,县委、政府也鼓励年轻人回乡创业,于是,戴聪林便回到老家搞起了大棚种植,在县侨联和村党总支的帮下,还成立了鑫龙合作农场。
侨眷戴聪林说:“成立合作社以后,我们降低了成本,销售还有品质都大幅度的提升,收入翻了一番。”
柳家湾华侨社区党总支书记、主任杨胜璠说:“我们的柑桔和葡萄,卖的渠道更宽了,价格更好了,老百姓的腰包都鼓起来了。”
近年来,柳家湾华侨社区依托被列为州级乡村振兴试点村的契机,把“产业兴旺”作为社区发展的首要任务,积极探索“党组织+合作农场+农产托管”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带动社区采用单幅连棚降密提质促早熟技术种植葡萄1360亩,并加大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共培育20多家新型经营主体。
柳家湾华侨社区党总支书记、主任杨胜璠说:“我们从政府、侨联、侨办获得了一定的资金补助,每年都开展不低于6次的农技培训。”
同时,柳家湾华侨社区还积极挖掘整合侨乡、农耕、饮食文化,依托远近闻名的“二队咖啡”“赛姐”“小越南”“华侨荟馆”等具有浓厚侨乡文化的特色餐饮企业,培育发展壮大侨乡饮食文化,把农业发展与乡村旅游、饮食文化相融合,力争将社区打造成农业观光旅游和东南亚风情旅游融合的城乡绿色生活综合体验侨乡风情小镇。
多年来,柳家湾华侨社区为加快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把调节群众住房需求放在重要位置,千方百计增加住房供应,2015年—2020年,先后实施了棚户区改造和危旧房改造,2020年建设保障房64套,自2021年1月起,柳家湾华侨社区保障房已入住51户,入住率为80%。
归侨戴晓初说:“我们刚回来住在牛毛毡房,然后逐步盖成砖房,现在是钢筋混凝土房。”
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深入挖掘侨乡历史,柳家湾华侨社区建设了侨乡文化广场、“迎侨堂”、侨史馆、湿地公园等文化基础设施。同时,鼓励侨民做好侨乡历史、建筑、饮食、服饰、民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认真总结乡村振兴试点工作经验,让试点成果惠及广大城乡居民,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向纵深发展。
县侨联主席、侨办主任范廷栋:“下一步,我们将沉下身子,深入了解归侨侨眷的急难愁盼,对接相关的惠侨政策,把归侨侨眷的事当作我们自己的事去办,把我们归侨侨眷当作我们的亲人,力所能及为他们解决急难愁盼的事,让我们的归侨侨眷幸福感、归属感不断增强,同时也为美丽社区建设作出积极的努力。”
如今的柳家湾华侨社区,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干净整洁、鸟语花香!一排排印尼风格的房屋散发着别样的异域风情,一颗颗高大青翠的凤凰树在微风中摇曳着身姿,一条条干净整洁的水泥路通向各户家门口,侨乡人民在这样一个风景如画、欢乐祥和的家园中生活感到无比的幸福和满足!
柳家湾华侨社区党总支书记、主任杨胜璠:“这个湿地公园,在我们小的时候,到处是垃圾,脏乱差,杂草丛生,现在变得很漂亮了。”
侨眷戴聪林说:“现在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是单车变摩托,现在是摩托变小车。”
侨眷杜晓霞说:“现在我们社区的卫生干净整洁,出门有很干净的水泥路,下午我们有时间就出去跳跳舞,出门也有汽车坐,而且家里面也盖起了楼房,生活条件是越来越好了,要感谢党和国家一直的照顾。”
图文/张镔 高顺文 杨金艳 文静
编辑/李丹
责编/王静红
审核/杨宏毅
终审/杨凤云 吴洪彪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