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红色资源讲党史】 红军长征过宾川

       系列报道之一

1936年4月初,中国工农红军红二、六军团长征经过宾川,在热区大地播下革命的火种,为进一步发挥宾川红色资源的重要作用,促进全县党史学习教育深入持久开展,讲好宾川红色故事,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奋发有为,开拓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进取精神,宾川县融媒体中心推出《红军长征过宾川》系列报道,通过讲宾川红色故事,追寻红色记忆,传承党的优良传统,敬请关注!

 红军长征过宾川

       1936年4月初,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六军团遵照红军总部“渡江北上,会合四方面军北上抗日”的指示,由贵州盘县进入云南。4月15日,从富民县兵分两路向滇西进军。红二军团在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率领下,克楚雄、占镇南(今南华县)、过英武关,4月18日进入祥云县,4月19日凌晨,六师袭占祥云县城,四师继续前进,当晚进入宾川。红六军团在肖克、王震率领下,占牟定,克姚安、盐丰,经祥云县的楚场、黄草哨、米甸到宾川。

1936年4月19日清晨,红二军团六师十八团占领祥云县城后,进驻祥云县城等待贺龙率领的主力部队入城。紧跟在红六师后的红四师没有进入祥云城,而是作为先头部队,在师长卢冬生的率领下,马不停蹄地继续向北前进,经祥云的海沟头、小官村、象濞,越过梁王山进入宾川。从关坡到永福哨,过响水河,沿途没有遇到任何敌人,于当日傍晚,进入宾川县的上川坝,到老马营后分两路:第一路经大草坡(现州城镇华侨社区)至温官营。出村后又兵分三股:一股顺宾居大路直抵宾居街,然后转白依河经小乔甸下蹇街等地;另一股经大营、卢家庄、冯家河、小乔甸顺洋辣子河而下进入东禾头基;第三股经大营、白依河、沙滩(向阳村)到水沽堤。第二路由老马营顺河而下,经小和坝、姬家庄、蹇街、田心、三条沟、利官营、周官营直达白帽庄、大罗城。流动警戒的队伍,于官坡分为若干小组,经永福哨、东庄箐、龙邑村、东庄、老赵村、瓦窑村、前所、后所等地,顺流而下、到大罗城与部队汇合。红军先头部队到达宾川后,没有直取县城,而是驻扎在紧邻县城西南周围的周官营、白庄帽、大罗城、大山后等地。

4月20日,红军被迫攻占了州城后,司令部由白庄帽迁至州城。 4月21日清晨,红二军团派出了一支部队佯取宾川与永胜(当时叫永北)之间的金江(本地口语:指金沙江)渡口,以迷惑敌人,而主力部队出了县城北门后,便兵分两路向宾川西北方向挺进。左路从州城北门出发,沿纳溪河(纳六河)过五孔桥,经管岗、杨公村到达下川坝最大的集贸市场牛井街(即现今的县城住地)。右路从州城东门出发,顺州城大路北进,经官统、新罗城(新坪),大辛村、小辛村到达牛井街。两路人马在牛井吃过午饭后,从牛井街出西大桥兵分三路前进:第一路过河绕村、北山坡、双碑丫口到小河底;第二路经百户长、丰家湾、吴家营、红土坡、西山庙到达小河底与第一路会合,顺鹤庆大路过鸡坪关出宾川;第三路经百户长、丰家湾、枣子园、周西营、五坝田、井头营到炼洞地区,住宿在下寺村、甸尾、田心、官宅村、炼洞街、南京庄、福田庄、东邑村、甸头、白土坡、小后甸。军团政治部住在甸头。4月22日经鸡坪关出宾川。

由萧克、王震率领的红六军团,于4月21日到达宾川小松坡,观音箐、新庄(乔甸)、黑龙坡、磨石臼、吃凉水箐到铁城一带,与红二军团的后续部队在州城会合。后兵分两路:一路顺铁城、贺家庄、后所直抵州城,约有一个连的队伍在铁城住过;另一路顺公路到州城。两路队伍同时沿红二军团路线到达牛井地区,分宿在牛井、百户长、丰家湾、北山坡、周西营、彩凤村、井头营等地,4月22日沿红二军团路线,经炼洞、鸡坪关出宾川。  

红二、六军团长征过宾川,共历时4天3夜,途经85个自然村寨、街坊,从南向北转西,行程180多华里。


整理摘录于《红映宾川》

编辑/李丹

责编/李丹

审核/朱晓天

终审/杨凤云 吴洪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