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宾川】新鲜包谷的精美“蝶变”——包谷粑粑
“卖包麦粑粑,新鲜的包麦粑粑……”
周末一大早,正忙着在家里清扫卫生,楼下传来了老大妈的叫卖声。脑海里立刻浮现出包谷壳包着的新鲜包谷粑粑金灿灿的颜色,感觉到客厅里到处充满了香香甜甜的味道。取消了煮早点的计划,立刻下楼来到小区门口,叫卖的大妈还在,小推车里黄灿灿的新鲜包谷粑粑正冒着热气,老大妈笑眯眯的忙着为小推车旁等候的顾客递着新鲜的、冒着热气和香味的包谷粑粑。
我跟老大妈要了5个新鲜的包谷粑粑,还没等老大妈给我找零钱,我就迫不及待的打开了一个,嫩黄的新鲜包谷壳包裹着金黄的包谷粑粑,不用多想,一大口咬下去,松软甜香的包谷粑粑,顿时充满了整个口腔。
咦,怎么这么甜!粑粑少了包谷淀粉的味道,多了一股淡淡的水果味,我打开包谷壳仔细端详,乍一看没有什么不同,细细看多了一些黄色大块的包谷皮,少了包谷面。大妈一边给我找钱,一边似乎看出了我的疑惑,“这个包谷粑粑里面加了一种甜脆包谷,也叫水果包谷,所以有水果味,味道比以前的更好了。我这里还有老品种黄包谷制作的新鲜包谷粑粑,你看这边。”大妈边说边给我递了一个。我接过来在鼻子前面深深的一闻,“就是这个味,就是小时候吃的味道。”大娘问是否需要更换,我说不用,再来5个。
回到家里,慢慢的打开后面大娘递给我的老品种黄包谷做的新鲜包谷粑粑。由于是采用老品种包谷制作的,淀粉的含量较多,所以表面一看也有包谷皮,但是皮更细小,黄色的包谷面又较多一点,感觉比较实诚。放到口里松软,嚼劲更好一点。
吃着热乎乎的包谷粑粑,儿时在家乡制作新鲜包谷粑粑的场景又浮现在了眼前。


小时候,老家种植的稻谷不多,除了完成国家公粮和余粮,稻谷已经剩得不多了,自然吃米饭的机会也不多,每年包谷成熟季节,总是要吃一段时间的包谷粑粑。







制作新鲜的包谷粑粑,其实流程还是比较复杂一点。金秋时节,大面积的山地包谷已经成熟。到包谷地里选取包谷壳比较大一点、比较绿一点的包谷棒子,带壳轻轻的掰下来背回家,清理完包谷壳表面的杂物,将包谷壳一张一张完整的撕下来,放到盆里用清水清洗干净。金黄的新鲜包谷,以用手指能掐动,但不冒浆为最好。将包谷棒子清洗干净,然后用手一颗一颗、一粒一粒的掰下来,放到盆里用清水泡好,将家里的手推石磨清洗干净,用勺子把新鲜包谷舀到石磨心中慢慢地推磨,磨成包谷浆放到洗干净的盆中。当然,现在石磨不多见,都是用打浆机来处理了。



找来红糖切碎,少量的放入到包谷浆中融化拌匀,这样一是增加甜度,二是上色更好。再取适量的土碱揉碎加小苏打化成水,倒入包谷浆中。清洗干净的新鲜包谷壳,最好用温水烫一下,或者是用甑子蒸一下增加它的柔软度。将包谷浆、红糖、小苏打、土碱等在盆中调匀,用小勺舀到包谷壳内,包裹成长条型,一般用2—3张青包谷壳包裹,不要让包谷浆外漏,然后依次放入甑子中,大火蒸30分钟以上,直到完全蒸熟,这样,香香甜甜的青包谷粑粑就做成了。




“想什么呢?包谷粑粑都冷了,还不赶快吃?”家人的一声催促,把我从回忆中拉了回来,掰开包谷壳,掰下一块金黄的包谷粑粑放到嘴里,松软香甜,依然是儿时的青包谷粑粑的味儿。
文/杨宏毅
图/宾居江陆
编辑/杨宏毅
责编/王静红
审稿/朱晓天
终审/杨凤云 吴洪彪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