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鸡足山镇:网格化促进乡村治理
田间地头硕果累累、村间道路干净整洁、邻里干群关系和谐,树荫下不时传来村民们爽朗的笑声……自实行“党员网格化”管理以来,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鸡足山镇甸头村一派和谐宜居。
自去年以来,该村紧跟镇党委“四级网格化”管理要求,开展党员群众结对挂包行动,每名党员挂包10-15户群众,既当上级政策的宣传员,又当服务群众的贴心人,有力破解乡村治理长期存在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
甸头村党总支书记魏育鲜介绍,刚开始执行的时候,党员积极性不高,群众也是爱搭不理,经过多次开展思想教育,先进带后进,大家也都慢慢习惯了。如今的甸头村,只要安排了工作任务,诸如需要党员入户宣传、发动群众之类的,只需要通过网格员工作群通知,党员就会第一时间开展工作。
“上次村里修路,需要发动群众出工出力,挂包的党员挨家挨户的上门通知,大家都相当配合,每天都有60多个人出来帮忙。其他时候看到我们村里面的党员在扫地,得闲的群众也会主动来帮忙。”甸南村党支部书记董兴告诉记者。
“上面有安排,下面有落实;下面有困难,上面有行动。”在当地,党员网格化管理既是党员带头共建共治美丽乡村的重要手段,也是群众反映诉求解决困难的重要手段。
每隔半个月或一个月,党员就会到挂包的群众家里走访,了解群众遇到的困难,能帮忙解决的第一时间解决,不能解决的及时向上反映。
党员彭云介绍:“上次我们村有两弟兄因为田埂的事情吵起来,我们几个党员得知后前去调解,经过调解也就化解了矛盾”
为了解决小后甸村11户移民的生产问题,甸头村党总支流转100余亩土地与企业合作打造葡萄基地,村民以土地入股并参与分红。但最近,村民王志发现葡萄基地里全是杂草,没人管理。王志告诉记者:“我发现之后第一时间就和村上的党员说了,过了几天镇上的曾书记就组织我们一起到基地,给我们讲技术,听懂之后我们也就不担心了。”
在鸡足山镇,甸头村只是一个缩影,党员网格化管理早已在全镇9个行政村全面推行,618个“小网格”交织成基层治理“一张网”,有效推进了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据该镇党委书记曾建淼介绍,下一步,该镇将继续延伸网格化服务,以“网格化+”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图文/郑晓龙
编辑/王静红
责编/王静红
审核/朱晓天
终审/杨凤云 吴洪彪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