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初心使命 争取更大光荣】宾川答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考题”

近年来,宾川县坚持将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村集体经济发展、人居环境整治、“干部规划家乡行动”等工作相结合,着力构建以党组织为核心、群众为主体、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基层治理体系,创新服务思路和服务载体,答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考题”,为基层治理注入活力。

秉持“赶考”心态,全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抓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积极探索柳家湾华侨社区“城郊融合”、罗官村“集聚提升”、沙址寺前自然村“特色保护”等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州级试点经验。深化“领头雁”培养工程,青年人才党支部储备35岁以下村级后备干部225名,摸排农村优秀人才806人,择优确定农村优秀人才回引对象29人。深入实施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三年行动计划,对全县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进行把脉问诊找出痛点、出谋划策开出良方,强化指导破解发展难题。深入开展支部标准化规范化达标创建“回头看”、村(社区)党组织换届“回头看”工作,扎实推进“双整百千”四级联创,持续聚力用劲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持续深化农村“领头雁”培养工程,创建一批农村基层党建示范村组。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干部规划家乡行动”中的作用,有力有序推动村庄规划编制。强化组织振兴推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的有效机制落实,抓紧补齐基层党组织领导乡村治理的各种短板,以坚强有力的农村基层党建引领高质量乡村振兴和高水平乡村治理。



永葆“迎考”状态,创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模式。深入实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探索推行“网格化”管理,推动管理和服务力量下沉。扎实推进抓党建促基层社会治理。深入推进“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工作,全县90家单位(部门)党组织和2405名在职党员到村(社区)开展报到服务,单位党组织到社区组团服务24次,在职党员为村(社区)到社区服务624人次,解决实际困难18件,办实事618件,有效提升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基层自治机制,完善“一事一议”“四议两公开”等基层议事制度,充分发挥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在农村基层治理中的独特功能。以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为契机,督促指导各乡镇、村(社区)进一步修订完善村级小微权利清单。鸡足山镇沙址村网格化治理模式,“1+N”管理模式让农村党员成为乡村治理的“主力军”,带领群众参与村庄治理;乔甸镇大椿树村以“清工结账”制度为抓手,团结带领广大群众一心一意谋发展,解决了由于外出务工人员增多,村公益性事业投工投劳严重不足的难题,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方面的引领作用。


做足“应考”准备,聚力引智提供治理人才支撑。深化措施“育”人才,搭建“学习”“培养”“培训”3个平台,以村(社区)干部学历提升行动为抓手,抓实村(社区)干部能力素质和学历水平提升工程,511名农民大学生完成学业顺利毕业。制定了《宾川县“宾川名中医”“宾川优秀中医”评选及管理办法(试行)》《宾川县中医人才培养“杏林计划”实施方案》,成立名师、名医、名匠等工作室,大力推广“党建+人才+产业+农户”“党建+人才+基地+培训”“党建+人才1+N+培养”和“党建+人才+特聘员+基层一线”模式,加快后备人才培养,让一人带动一片,尽展其长“用”人才。


图文/毛子灵

编辑/李丹

责编/李丹

审核/朱晓天

终审/杨凤云 吴洪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