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减灾】万家灯火后的风雨逆行者

雨季在5月提前来临,大雨过后,云雾笼罩着宾川县拉乌乡的山林峡谷,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潮湿味儿;在一条被地质运动挤压得凹凸不平的村道上,一名身着迷彩服的男性拿着卷尺半蹲在路边,对挡墙上的裂缝进行着测量,嘴里还说着:“这条裂缝比去年宽了20厘米。”这位“迷彩测量员”就是拉乌乡的地质灾害监测员张熙平。



拉乌乡地处横断山脉的云岭支派,境内峰峦起伏、山谷幽深,地质条件复杂,特别是进入雨季后,地质灾害风险呈几何上升。





“为有效保障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拉乌乡协同上级部门,对辖区进行全面勘测,最终确定了25个地质灾害监测点,其中2个为重点监测点,放置雨量监测、GNSS地表位移监测、声光报警等仪器共32台,并在全乡组建起50人的监测员队伍。”拉乌乡国土所负责人杨波向记者介绍道。





张熙平所在的监测点,就是全乡2个重点监测点中的磨盘箐滑坡重点监测点,这个监测点将磨盘箐村分为上、中、下三个监测区域,采访当天所处位置就是磨盘箐的“中”监测区域,在这里有4条较大的裂缝,每条裂缝的两侧都用红色的油漆作了标记。据张熙平介绍,这些标记是为了方便监测员对裂缝进行测量和对比,在整个磨盘箐滑坡监测点像这样的裂缝有近二十条。





每年雨季来临前,他们都要对裂缝进行测量并登记;在进入雨季后,更是要随时做好顶着风雨出门开展巡查和测量的准备。由于长年的山体滑移,磨盘箐村的进村路面已被挤压得凹凸不平,虽然进行了多次修复,但遇及雨天,对于骑摩托车开展巡查的张熙平而言,通行仍是十分困难。据张熙平说,他家处在磨盘箐的中偏上位置,天气好一点的话,一个小时内就能结束巡查,如果天降大雨,再遇沟渠堵塞,两个小时都回不到家中;但地质灾害的巡查大多都是顶着风雨开展的,衣服湿透的情况是大多数。





“拉乌乡党委、乡政府建立了一套地质灾害应急抽查机制,在遇到降雨时,如果雨量偏小,就会在降雨1小时后对地质灾害监测员进行电话抽查;如遇中雨或暴雨,就会在15分钟后开展抽查,每次抽查,两个重点监测点都是必查。”拉乌乡国土所负责人杨波说。





在问及监测工作是否辛苦时,张熙平略显激动的告诉记者:“每次下大雨出门,我的父母都会问我‘这么大的雨,你要去哪啊?’作为一名重点滑坡监测点的检测员,也是一名党员,磨盘箐所有父老乡亲的生命财产安全都需一次次巡查来守护,我要去把三个滑坡监测区域都看完了,才能回家睡个好觉,才能吃个安稳饭。”

“说实话,那么大的雨,巡查的地点又是滑坡重点监测区域,我还是害怕的,但是不来巡查,我更害怕!”张熙平说。





在这50位“风雨逆行者”的巡查守护下,拉乌乡每个监测点的变化情况,都能第一时间被拉乌乡党委、乡政府知悉,通过“机防+人防”扎实拉开了拉乌乡地质灾害的“防护网”。截止目前,拉乌乡25个地质灾害监测点均未发生地质灾害。



图文/杨运政

编辑/王静红

责编/李丹

审核/朱晓天

终审/杨凤云 吴洪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