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干部搭台,产业唱戏,“小金果”让群众笑开颜!



盛夏七月
骄阳似火
绿油油的枣子园里挂满了
金灿灿的果实
继柑橘、葡萄成熟后
的热区宝地
水果之乡
宾川又迎来了枣子成熟的季节

时下正值宾川县州城镇周官村天下第一枣上市,500余亩品质优良的枣子进入采摘期,到处一片丰收的景象。周官村枣子受市场青睐,销往深圳、广州、山东、四川等全国多个城市,并出口缅甸、越南、老挝、泰国等多个国家,一颗颗小小的枣子已成为当地增收致富的“金果果”,成为支撑乡村振兴的“铁杠杆”。

周官村曾是大理州有名的“黑腰枣之乡”,枣子产业发展已有近百年历史,但近年来,市场不稳定、种植管理技术落后、优质枣子品种冲击市场等原因,导致枣子品质下降,竞争力不强,枣农望“枣”兴叹。镇村各级干部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如何破解这些瓶颈问题、重振枣子产业发展成了摆在他们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州城镇周官村委会副主任
刘佳玲
作为党员干部,我们就得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揪心事,就得为群众搭好增收致富的平台。为了突破瓶颈,重振枣子产业,周官村党总支于2019年组织村“两委”干部、党员代表、群众代表、种植大户到陕西、山西等枣子大省进行实地学习考察,并结合实际,引进天下第一枣、冬枣和蟠枣3个优良枣子品种,并反复动员农户更新品种和技术,对原有的黑腰枣进行嫁接替换。

州城镇周官村委会委员
曹汝彬
回忆当时考察的时候,还带着自己的枣子去,决定现场品尝后进行比较,口感确实比我们的好才决定引进,结果品尝后发现考察地的品质、口感太好,我们没好意思拿出自己的黑腰枣来。

在引进优质品种后,为了给群众搭起更好的发展平台,镇村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共投入45万元资金把基础条件较好的100亩连片枣田,纳入州城镇“一村一品”建设,从而推广大棚避雨栽培。其中,投入“一村一品”扶持资金10万元、村集体资金5万元,并带动农户自筹投入资金30万元,并且在村“两委”干部引导下,周官村农户自发进行了100余亩大棚避雨改造。除此之外,周官村还邀请县镇农科专家从枣子嫁接技术、田间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大棚避雨栽培技术等方面对枣农进行全面培训和指导。

避雨栽培技术的推广有效避免了裂果、烂果现象的发生,用药和水肥管理都严格按照科学系统的要求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品质得到了较好保障。通过新品种的引进,新技术的推广,周官村枣子产业成功实现了转型升级。

州城镇周官村村民
胡朝琴
今年天下第一枣的价格很好,每公斤能卖到12-15元。我家今年共种了5亩,都装了避雨大棚,亩产可达到2.5吨,每亩成本只需2500-3000元,收入能达到15万左右。

据了解,通过新品种引进和技术改良后,目前,周官村共种植3500余亩枣子,其中天下第一枣500亩,蟠枣500亩,冬枣2500亩,预计产值7700万元。值得一提的是,蟠枣因外形酷似蟠桃而取名蟠枣,果型十分独特,平均单果重可达30-35g,大的能长到83g。是枣子市场上的高端品种,价格、口感等各方面都有竞争优势,去年价格高达每公斤30-40元。此品种于2020通过村镇干部、党员带头种植实验至今,已带动发展至500亩。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州城镇及周官村镇村两级干部为民谋发展、搭平台,优化枣子产业引进优良“金果果”,以避雨棚项目确保枣子质量,用高品质、好口碑打开了全国市场,打造了周官枣子品牌,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让群众“愁容满面”变“喜笑颜开”。
图文/王春 揭楚江
编辑/王静红
责编/王静红
审核/安建雄
终审/杨凤云 吴洪彪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