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三个一”!推动人才工作走深走实

为扎实推进基层人才工作取得实效,近年来,宾川县大营镇立足地区实际,通过建机制、聚人才、抓特色,着力激发乡镇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推动了人才工作不断走深走实。

健全一套工作机制

认真落实党管人才工作责任,建强全镇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完善人才工作机制。坚持每年镇党委会议研究人才工作、听取人才工作情况汇报,理论中心组集体学习研讨人才工作不少于4次,认真落实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要求,将人才工作落实情况纳入年度党建工作量化考核内容,督促班子领导、村(社区)干部认真履行人才工作职责,切实增强抓人才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完善人才工作宣传制度,注重激励、挖掘优秀人才典型事迹,先后对外大力推介各领域优秀人才10人次,推荐上报优秀“五类人员”8人次。深化落实人才教育培养长效机制,全镇各职能站所结合部门工作实际,大力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农村致富带头培训、非遗技艺培训、劳动力转移技术培训等,年均培训覆盖人数在1000人次以上,在全镇上下形成了重视人才、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

建好一系列人才库

建好人才信息库,认真落实“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研究分析全镇人才队伍建设状况,部署开展人才队伍状况和优秀在外人才情况调查统计,储备农技领域“专家库”专家30余人,“云岭先锋讲师库”讲师6人,依托“干部规划家乡”行动的实施,储备回乡干部信息资源库152人。建好村级后备干部库,各领域考察、重点培养,储备村级后备干部20余人,把各村带动能力强、党员群众认可、基层反映较好的优秀人才及时选拔到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中。建好青年人才库,通过重点工作历练、日常考核评定等,在镇村年轻党员干部中优选青年人才25人,开列大营镇人才清单,为干部培养推优打下基础。建好人才示范教育基地信息库,用好本地人才资源,在宾川兴成雕建工艺厂、宾川县天子农业专业合作社等“两新”组织中建设人才教育示范基地,着力搭建人才培养发展平台。

突显一个地区特色

立足大营地区实际,聚焦乡土文化人才作用发挥,积极储备各类非遗传承人、乡土文化人才78人,以促进文化传承发展为载体,在基层积极组织开展剪纸、刺绣、扎纸、泥塑、木雕等各类手工艺和传统技艺培训6场次1300人次,非遗技艺比赛4场次900人次,非遗作品展演6场次,借助镇内4个文化传习所、萂村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等,开展非遗下基层、进校园活动2场次,意向性挖掘、培养传习人60人。注重人才作用发挥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双推双促,着力打通人才工作助力乡村振兴“最后一米”,广泛宣传推介传统手工艺品、民族文化周边产品,提升大营文化品牌内涵,使“文化产品”成为当地群众就业增收新途径,实现了非遗保护、文化繁荣、人才振兴的“多赢”局面,以“手艺人”为主体的乡土文化人才队伍也成为大营人才工作的一张特色名片。


图文/周玉婷

编辑/王静红

责编/王静红

审核/朱晓天

终审/杨凤云 吴洪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