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者 正青春】宾川国荣合作社:子承父业  振兴乳业

  宾川县国荣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范国荣和范振父子,没有豪言壮语,没有高谈阔论。与他们在一起,感受到的是责任,感受到的是担当,感受到的是务实,感受到的是三代人、一辈子对奶牛的热爱,对宾川乳业的一片赤诚,一种执着和一生坚守......

离职创业  初涉商场创辉煌

范国荣,1956年生,1988年至2000年在宾川县宾居镇清河村委会任文书、副村长、村长,2000年9月18日自愿离职创业。他带领晏必军等10多个村民搞起了葱蒜、包谷、苦良姜等农副产品销售。由于做人诚恳,做事诚实,经营诚信,范国荣很快就打开了局面,农产品销售干得红红火火。2001年5月16日,宾居镇党委、政府表彰范国荣为“农副产品营销先进个人”。正当大家都为范国荣高兴,都祝贺他所取得的成绩和荣誉的时候,范国荣却把目光转向了清河的传统产业——奶牛产业,开始了自己艰难的新旅程。

二次创业  千辛万苦度难关

2002年底,他转行发展奶牛产业,开着解放小卡到来思尔,蝶泉,楚雄汇东,弥渡绿鲜源等考察,小卡进不了城,就停在城边,步行进城考察。2003年1月州上引入东亚乳业(现改名欧亚),范国荣主动找到公司彭总,请彭总到宾居考察,他骑着自己的摩托车带领彭总考察了清河村的奶牛养殖情况。范国荣与东亚达成协议,与公司合作,交鲜奶给公司,由东亚公司支持范国荣一个冷藏罐。3月到东亚培训后,范国荣说干就干,两个月在宾居清河西营建起了牛奶收购厂。5月28日冷藏罐到位,开始收购鲜奶,5月至9月每天才收300公斤鲜奶,经营惨淡。进入9月份,奶农开始逐步信任范国荣了,向范国荣交鲜奶,9月15日收购量到了1吨。

好景不长,奶罐车驾驶员赵某开车,在凤仪出了交通事故,伤了两人,赵某跑了,范国荣的钱也用完了。范国荣硬着头皮向东亚彭总借了3万,共花费5.8万元医好了两个伤者。其间公司还出车给范国荣拉奶。9个月后,范国荣才开回了自己的奶罐车。2004年,县委农工部扶持1000元钱,范国荣办起了宾川县奶牛协会,60多户奶农入会。2005年3月,宾居镇党委、政府表彰范国荣为2004年度非公经济发展工作先进个人。后来,范国荣发展到每天收购鲜奶十四五吨,收购量占宾川鲜奶产量的三分之二以上。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乳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范国荣咬紧牙关,团结带领宾川奶农克服万难,度过了难关。

子承父业  乳业振兴在路上

范国荣的儿子范振,1985年3月生,大学毕业后,在水电十四局下属的央企从事财务管理工作。他却心系自家奶牛养殖及宾川县畜牧业的发展,毅然放弃很多人羡慕的工作,离开了高薪高职的央企,回乡子承父业,俯身于奶牛养殖业、乳制品创新生产及销售业。

范振带着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多年央企的经营及财务管理经验,回到宾川后,首先对宾川县奶牛养殖业的规模、技术及鲜牛奶营养成分和健康标准进行调查研究,并与宾川县农业局、镇畜牧兽医组等进行紧密沟通,强化技术研究和学习。他提出奶牛集中养殖及科学化、机械化挤奶的管理理念及措施。2017年,范国荣父子在白塔山建设新厂,投资2200万元,集中养殖奶牛300头,新厂年产值1200万元。同时,收购宾居清河及周边196户奶农1200头奶牛的鲜奶。现在,宾居清河及周边的奶牛产业产值每年5000万元左右。2020年,范国荣的合作社被评定为省级示范合作社。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是保护环境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范振的提议下,合作社在白塔山建起了运用牛粪年产8000吨有机肥的有机肥厂。白塔山奶牛厂和周边奶农的牛粪及农作物秸秆得到有效的收集加工利用,生产出来的优质有机肥源源不断地供应给宾居镇“一村一品”柑橘示范镇的橘园,果园土壤质量得以改善,水果品质不断提升,有效助推了水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合作社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典型经验也在全县得以交流和推广。

范振还强化了生鲜牛奶的质量检测,通过对牛奶的营养成分及健康标准的严格检测和把关,进一步提高鲜奶质量,同时加强生鲜牛奶的销售渠道建设,扩宽生鲜牛奶的销售渠道和销量,保障奶牛养殖业的长足发展。为改变乳制品的单一的生产及销售模式(传统制品为乳扇),先后投资40多万元,引进了巴士杀菌设备,通过巴士杀菌设备及技术,创新了乳制产品的生产种类(如巴氏鲜奶、自制酸奶等),为后续产业转型做了有力铺垫。

品种改良,种养循环,数字农业,绿色发展。对于范国荣父子来说,宾川乳业发展任重道远,要做的事还很多,他们还在不断地努力,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创新......

图文/王恩伟  范振

编辑/李丹

责编/王静红

审核/朱晓天

终审/杨凤云  吴洪彪